新浪新闻客户端

丰收季丨会种地的老邱

丰收季丨会种地的老邱
2024年10月13日 08:46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记者任磊萍 河南台记者王发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国之声特别策划《丰收季》13日推出《会种地的老邱》,走进河南周口,听智能灌溉新技术如何让种粮“老把式”不再“看天吃饭”。

  邱守先:多漂亮,籽粒饱满,粒粒分明。你看我这个玉米今年这长势,和往年一样……

  走在自家的地头,邱守先迫不及待地掰开将要收获的、金灿灿的玉米棒子。今年7月中旬,旱涝急转,长到喇叭口期的玉米差点儿全部“报销”。过去吃饭要“看天”,今年,雨天里,老邱也能挺直腰杆儿。

  邱守先:这场雨如果是搁到以前,像我们这地块,颗粒不收。但我们商水高标准农田排水设施好,又加上下雨期间各级政府又组织机械进行了沟渠疏通,排水也特别畅通,两天田间的水都下去完了。

  在另一侧的玉米田块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乔江方正组织收获前的测产。

  乔江方:经过专家初步的理论测产,两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亩产)在850公斤左右,实打验收,老邱他自己要进行实测。

  今年起,我国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河南在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集中打造100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老邱的1700亩玉米地也被纳入其中。

  邱守先:两垄一个滴灌带,主要作用就是精准地把肥料直接施到农作物的根部……

  随着今年滴灌带大面积配套,成竹在胸的他同时也提高了玉米播种密度。

  邱守先:以前的玉米密度就是(每亩)4000至4500株之间,现在就在5000株左右。这一个棒子你按三两,这1000株就增加了300斤。

  黄昏,收割机仍一刻不停,晚霞洒向金色的田野,丰收的画卷向远处延伸。

  邱守先:小麦的备播工作已经做完了。我感觉从事农业只要我能干得动,我就要一直干,看看农业到底能发展到哪一步。

丰收季河南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