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徽评:规范乡村命名 赋能乡村振兴

【地评线】徽评:规范乡村命名 赋能乡村振兴
2024年10月14日 09:37 安徽新闻网

  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无数村庄星罗棋布。人依地栖,志以名存。群山环绕中的村庄以何为名?蜿蜒曲折的村道如何命名?那些“无名”山水又该如何称呼?民政部自2023年以来启动“乡村著名行动”,让“无名”的“有名”,也让“有名”的“扬名”。截至今年8月,全国已规范命名乡村地名43万条,设置乡村地名标志33万块。民政部将利用3至5年时间集中开展工作,使地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充分显现;到2035年,乡村地名管理服务全面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 

  我国有句流传千年的俗话,“人的名,树的影”,虽然这里的“名”侧重于名声,不过,我们谁都清楚,名声显然是以名字为依托。名字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这也是世界的普遍认识。虽然有人强调“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但是,美国作家奥赞·瓦罗尔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标题就是“名字的重要性远超你的想象”。

  然而,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尤其是深受农耕文明影响的国家,我们对包括村名在内的地名,却往往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多地一名”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而这些现象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影响地名“指路”这一基础功能的发挥。在较为封闭而孤立的社会背景下,这些现象并不会造成多大麻烦,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融合的范围越来越大,程度越来高的背景之下,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就是不只是“指路”功能,而已经无法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因此,启动“乡村著名行动”既是日常生活需求,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

  启动“乡村著名行动”,有助于文化绵延。地名是回家的路,也是文脉传承的根。数千年的历史,也造就了丰富而深厚的村名文化。有着“中国最长村名”之誉的安徽省萧县“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名,便是来自孔子弟子闵子骞“芦衣顺母”的故事。读懂这个村名,“孝”的理念就已经触及心灵深入最柔软的那一处。而这样的村名还有许多,有的蕴含着崇德向善的传统文化因素,有的彰显着传承红色血脉、铭记红色荣光的伟大精神。

  启动“乡村著名行动”,有助于产业振兴。作为社会基本公共信息,地名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代号”,而日益成为畅通城乡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桥梁”,日益成为促进产业振兴的“助推器”。在浙江等地,一些乡村不仅规范了村名,而且安装了“数字门牌”,村民们只要在家门口拿手机扫一扫,就能办理预约寄件、废旧回收、生活缴费等业务。以此为基础,越来越多乡村开始探索用乡村地名念起“土”字诀、打出“特”字牌、唱好“产”字歌,实现地名与农村电商、平台经济和农文旅发展等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这一刻,“名字的重要性远超你的想象”得到了鲜明而具体的诠释。

  乡村“小”地名,关系振兴“大”战略。因此,在启动“乡村著名行动”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因地制宜,也应借助科技力量,在保留乡村地名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的同时,融入科技因素,焕发时代光芒。以地名之美彰显时代之美,以乡村“著名”助力乡村振兴。(作者 范德洲 李书学

村庄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