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6日消息(记者 宋雪)今年,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经达到59项,其中文化遗产40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国。在国家文物局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从四个方面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对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是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重要见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通过申遗保护,可以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展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向世人更好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推动文物及其承载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精髓在当代实现世界范围的价值共享、永续流传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渠道。
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是引领文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代表了遗产界的国际标尺。通过申遗保护,挖掘多重价值,健全长效机制,将保护第一、全面保护要求贯穿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保护的全过程,以世界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的先进经验,以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持续提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能力水平,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突出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永续传承,守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引领带动文物保护整体水平提升。
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是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申遗保护,可以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统一起来,统筹实现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推动世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充分激发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文物保护造福民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通过申遗保护,挖掘弘扬文化遗产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做好《世界遗产公约》的拥护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对话,使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不同国家和文明之间交流对话、理解尊重、融合发展的桥梁纽带,对于滋养世界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