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云南4060公里的边境线,走访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你会看到如诗如画的村寨风景、生机勃勃的特色产业、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载歌载舞的各族群众……每个村寨都如一颗珍珠,闪耀在祖国西南边陲。
2021年11月以来,云南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在全省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全面推开、纵深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将云南边境村寨建设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乡村蝶变焕新颜
青山绿水掩映,独栋新居林立。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河口镇城郊村八条半村民小组,滇越铁路穿村而过,法式小楼整齐划一,房前屋后红旗飘扬,来往游客络绎不绝。
曾经的八条半是另一幅景象——破败泥草房、参差篱笆墙,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近年来,随着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推进,八条半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当地进行了厕所改造、垃圾分类,沿河修建起了观光栈道、无边休闲泳池,并以百年滇越米轨文化为主线,培育起了特色文旅融合业态,成了远近闻名的边境幸福示范村。
同样的巨变也发生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龙镇曼栋村曼费村民小组。偏远、闭塞、杂乱,这是以前村民描述费曼村时用得最多的几个词。后来,当地通过“两污”处理、美化亮化、人畜分离、户厕改造、道路修缮等项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走进如今的曼费村,一栋栋新型干栏式建筑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前溪水潺潺、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村里村外都是一派幸福的景象。
2021年以来,云南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出真招、成效大。截至2023年底,云南边境全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更加便利、村容村貌日渐整洁有序,全省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下辖的3824个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到90%以上,5G网络覆盖率已达100%。
兴边富民幸福长
秋日的云南,格外有魅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董干镇马崩村的边民互市贸易市场人潮涌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的澳洲坚果硕果累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稻田里的“遮放贡米”香飘千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江乡草果、蜂蜜、独龙毯成为网络热销品……从南到北,村村寨寨都在奋力书写村美民富产业旺的故事。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镇芒信村是“一县一业”牛油果特色产业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也是国内唯一的牛油果“盒马村”。该村将牛油果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农增收的新兴主导产业,通过“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新模式推动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村共种植牛油果1.1万余亩,实现产值2000万余元,吸纳就近务工者1万余人次。
保山腾冲市光镇自治村乌龙坝人世世代代都会喝茶,但种茶对他们来说却是件新鲜事。这几年,乌龙坝聚力高山乌龙茶产业,用乌龙茶为村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富裕的道路。2023年,依托乌龙茶产业,乌龙坝实现人均收入16974元,村民小组集体经济40余万元。2024年春、夏两个采茶季,乌龙坝村民交售乌龙茶鲜叶500多吨,又迎来了一年的大丰收。
云南在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建设过程中,制定实施《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规划》,按照每个行政村(社区)不少于3000万元的资金保障水平,编制实施科学合理的“一村一方案”。目前,云南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均已创建一项主导产业,成立一个以上规范运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形成了10种稳步增收的模式。
守边固防铸“长城”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在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进程中,云南通过健全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推进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优势和活力转化为边疆基层治理效能和动力。
文山州马关县金厂镇罗家坪村是位于中越边境的一个苗族村,罗家坪村村民熊光泽一家三代守边的故事家喻户晓。从1950年开始,熊光泽的奶奶、爸爸以及他本人,一家三代人接续肩负起守边员的职责。作为一名党员,熊光泽积极参加罗家坪村义务巡边,每周巡逻两三次,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如今,金厂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让“有国才能有家”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守土固边成为当地群众的自觉行动。
位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镇芒信村内的允软小组则在“守边、固边、兴边”上创新推出“班户联建”机制——自己的村寨自己管,自己的村民自己管,自己的边境自己管,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处处有防范。“我们既是边民,也是守边战士。”允软小组党支部书记岩依嫩骄傲地说。
自2021年11月云南全面启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以来,云南边境地区各民族人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创新推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从“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2024年5月,《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印发,云南将继续全力打造“升级版”幸福村。未来,云南边境村寨的生活将会更加幸福!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