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静波 宁倩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涉及多领域、多层次的整体性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对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现代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和改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一方面,文明乡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手段,具有传播正确价值观的作用。村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主体力量和受益者,村民素质是衡量乡村振兴实施效果的重要标志,文明乡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教化加强对村民思想觉悟和行为操守的示范引导。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有利于筑牢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加强乡村思想建设,提高村民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提振村民整体精神状态,改善农村精神风貌,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另一方面,文明乡风凝结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导向功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根基,对涵养文明乡风发挥着重要作用。文明乡风建设立足保护、弘扬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既能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赋予文明乡风建设深厚底蕴,也能极大增强村民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与归属感,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是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乡村精神文化需求、塑造乡村文化新样态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在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增强乡村全面振兴的“软实力”,为乡村振兴构筑文化根基。
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一方面,乡村蕴含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域特色,文明乡风建设可以充分挖掘乡村人文精神的潜力和优势,以乡村文化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品牌。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有利于乡村经济的转型与升级,缩小城乡差距,助推乡村经济蓬勃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目标提供经济支持和现实保障。
另一方面,文明乡风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意蕴,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保证,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一环。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与使用,进一步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扩大乡村公共服务范围,将绿色发展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融入乡村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整体质量,使村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以提高,逐渐改善乡村面貌,构筑起乡村全面振兴的“硬支撑”。
为建设农业强国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一方面,文明乡风建设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内在要求,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动力。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通过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激励更多村民投入到乡村治理中,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统一的治理体系,为乡村基层治理注入文明力量。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注重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力求打造乡村民主法治的社会氛围,引导村民自觉遵纪守法,有利于以自治推进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深入民心,有效预防和化解乡村矛盾和纠纷。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是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制度保障和重要基石。
另一方面,良好的道德风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目标,文明乡风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足够的精神动力和支撑。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着眼于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规范自身道德行为,有利于遏制乡村陈规陋习的传播与蔓延,抵制乡村腐朽落后文化的滋长与侵蚀,重塑乡村公序良俗,倡导文明有爱、向善向上、崇尚科学、新风正气的乡村社会新风尚,在推进乡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中为建设农业强国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赓续农耕文明对建设农业强国的动能转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