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政绩观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关乎民生福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广大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必修课”。以民为本、求真务实、着眼长远,筑牢政绩观之“基”、走稳政绩观之“路”、绘就政绩观之“图”,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以民为本,筑牢“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的政绩观之“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心无百姓莫为‘官’”,干部只有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才能明确干事创业方向。郑板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正是干部应有的。广大干部需以百姓心为心,把人民呼声当作第一信号。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切实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生活的痛点、难点。从教育公平到医疗保障,从住房改善到就业帮扶,每一个民生领域都需要干部用心去关注、用力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筑牢政绩观的坚实基础。
求真务实,走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政绩观之“路”。“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出实招、求实效是关键。浙江二十多年坚持实施“八八战略”,靠的就是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三明医改就是求真务实的典范,关注民生实际,解决百姓难题。任何伟大事业皆起于微末,积跬步方能至千里。干部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不贪一时之功;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积极投身于各项事业建设。在乡村全面振兴中,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小事做起,修路、架桥、通水电;在产业发展中,从帮助农民掌握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走稳这条求真务实的政绩观之路。
着眼长远,绘就“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的政绩观之“图”。“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要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多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生态环境保护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长江岸线从污染到生态修复的转变,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党员干部应具备大格局、大视野,不可因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如同保护眼睛、对待生命般重要。在城市建设中,不能只追求眼前的高楼大厦和经济数字,而忽视了生态承载能力;在资源开发中,要兼顾未来可持续利用。干部在干事创业时,既要立足当下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放眼未来规划长远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逐步将党的二十大宏伟蓝图化为现实,以长远目光绘就政绩观的壮丽画卷。
“为官避事平生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干部当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以实干担当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彩华章。(作者:谢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