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大道向前 天路放歌——纪念“两路”通车70周年】 天路“鸿雁”:葛军的10年坚守

【大道向前 天路放歌——纪念“两路”通车70周年】 天路“鸿雁”:葛军的10年坚守
2024年10月28日 07:02 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这条天路上,我是鸿雁,也是信使,更是连接人心与自然、过去与未来的桥梁。”8月22日,记者在格尔木市见到葛军时,问及为何能在跨越“生命禁区”的“格唐邮路”(格尔木市至唐古拉山镇)上坚持10年之久时,葛军望着窗外依稀可见的山峦淡笑着回答。

  这句话从别人口中说出,或许略显自夸,但葛军担得起。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十年如一日,一人一车,独自穿行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格唐邮路,给“格唐邮路”上的人运送来自五湖四海的思念与希望。

装车准备出发。记者 吴占云 张多钧 摄装车准备出发。记者 吴占云 张多钧 摄

  起点:

  鸿雁天路上的坚韧信使

  顺着葛军的目光,记者的回忆倒回到2天前。

  采访组结束在雁石坪镇的采访拍摄后,在唐古拉山镇落脚休整。

  唐古拉山镇的夕阳细碎如金,轻轻洒落在青藏高原上,将天边染成温柔的橘红。来自格尔木市的绿色邮车进入视野,悠然行驶在青藏公路上。仿佛是一抹流动的翡翠,镶嵌在金色的织锦之上。

  当地商户告诉记者,那是从格尔木市跨越昆仑山、穿过可可西里,往返里程近1000公里来到唐古拉山镇的“天路邮件”。

  而负责投递这些邮件的邮递员,如同空中的鸿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穿梭于高原之上,将一封封信件、一个个包裹送往最偏僻的角落。

  “听说以前有个叫葛军的邮递员,在这条路上跑了10年。”唐古拉山镇格尔木青渝宾馆的老板马斌感慨着。

  于是在抵达格尔木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这位“信使”——葛军。

  今年48岁的葛军,性格爽朗健谈,皮肤黝黑、一米八的个头,穿着一身邮政服,显得高大魁梧,但鼻梁上的黑框眼镜又给他平添了一丝儒雅随和。

  1976年,葛军出生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孩童时光。18岁时葛军参军入伍,来到兰州军区(今西部战区)某部,成为一名汽车修理兵。1998年退役后,葛军考上了青海省的一所邮政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青海省邮政系统,成为一名高原投递员。

  2009年,中国邮政开通格尔木市至唐古拉山镇的汽车投递邮路。

  但漫长的里程、极端的气候、大幅的海拔落差,对邮递员的生理和精神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所以在邮路开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有两任投递员因身体不堪重负而退出。

  “总要有人做这些事,而且我当过兵,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抗压能力都比其他人好,所以就主动申请‘格唐邮路’的投递工作,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0年。”葛军笑着说。

  塑造:

  生命禁区锤炼坚挺意志

  自2010年至2020年的十载春秋,葛军在这条被誉为“鸿雁天路”、平均海拔逾4500米、空气稀薄的邮路上,穿越无尽的苍茫,往返500余次,总行程突破了50万公里。

  前辈遇到的挑战葛军也遇到不少:冬天,大雪封山,道路结冰,寒风刺骨;夏天,紫外线强烈,还要克服在看不到尽头的路上,有时遇上堵车,一堵就是几个小时,游客眼中的诗与远方在葛军这里就是枯燥孤寂。

  但葛军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愣是让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天冷多带棉衣、雪多备上铲子、路滑就慢点开、无聊了就看看风景、数数过往的车辆、野生动物……但即便如此,有时还是会被冻得手脚发麻,有时还是会有铲不动的雪,有时还是会看腻沿途一成不变的风景……

  “每当退缩时我就会想着‘咬咬牙,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他笑着打趣,可能是因为咬牙咬多了,所以门牙也差不多掉光了。

  就这样咬咬牙的10年时光里,葛军驱车穿越过危险的沼泽地、背着三四十斤重的包裹上过150级的“天梯”、载过重病的蒙古族孩子在雪夜进行抢救……

  但“格唐邮路”也并非只有困难挑战,10年的工作经验,让葛军几乎摸透了沿途“小伙伴”们的生活习性。每年7、8月迁徙的藏羚羊群、因对自身速度非常自信而时常流连在公路两边的藏原羚、悠然漫步在草原上的藏野驴、冬季为了取暖而把肚皮贴在路面的鼠兔……

  “能在这片地方繁衍生息的生命,是值得敬畏的。”在“格唐邮路”奔波的10年,给予了葛军太多的生命震撼,从而造就了他坚韧又不乏温柔的性格。

  但或许是因常年奔波在高海拔地区的后遗症,许多事情葛军已经不能清晰回忆,但他记得他送过一份特殊的包裹。

   回忆:

  温情净土的守护者

  “大概是2013年的事,有一回,一份特快文件,只写了个二楼,没有写收件人,更没有联系电话。”让葛军一度非常苦恼。

  虽说“格唐邮路”人烟稀少,但大多分散居住,诺大的草原,如果一个个寻,无疑是大海捞针。好在葛军平时与乡民村里打交道,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终于找到了收件人。

  收件人是个开家庭旅馆的藏族人,曾经接待过一位自驾游的广东游客,跟游客闲聊时得知他要前往拉萨,便随口感慨了一句“我还从来没去过拉萨,不知道布达拉宫是什么样的”。

  没想到这名游客便将他的话记在了心里,抵达拉萨后专门拍了布达拉宫的照片寄给了家庭宾馆的老板。看着收件人捧着照片热泪盈眶,口中不停喃喃着:“我甚至没有他的电话号码。”

  那一刻,葛军深刻感受到自己不仅仅是在送信、送包裹,更是在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温暖。

  除此之外,葛军告诉记者,青藏公路穿越的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令人叹为观止。作为这条邮路上的“信使”,葛军和他的同事也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净土。

  行驶过程中,葛军严格遵守环保规定,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不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还配有垃圾箱、垃圾袋、垃圾夹,沿途捡拾垃圾、带垃圾下山,也成了他的工作常态。葛军和同事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每当行驶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时,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敬畏和感动。”葛军说,“这片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更应该用心去呵护它、保护它。”

  2020年,由于身体原因,葛军调整至格尔木至茫崖的二级干线邮路,但青藏公路“格唐邮路”的传奇还在上演。

   【记者手记】

  在青藏高原的苍茫天地间,我有幸见证了葛军这位“天路鸿雁”的坚韧与温情。葛军,这位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邮递员,以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何为责任与奉献。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跨越千里的邮路传奇,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面对极端气候和孤独挑战,葛军不屈不挠,将一封封信件、一个个包裹送达最偏远的角落。他传递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包裹,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在与葛军的交谈中,我深刻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畏。他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青藏高原的净土,让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记者:德吉央宗 彭婧 张多钧 张晓明 黄志武 薛莹 吴占云 索朗多拉)

格尔木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