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省委书记黄强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讲,要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厚植历史文化情怀,精心守护吉林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要切实增强保护意识。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省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9200多处文物遍布各地。有些文物保存得很好,有些文物损毁严重,甚至已经荡然无存。文物被损毁,遗产被破坏,是文化的悲剧。究其原因,是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责任意识薄弱,对历史、文化、自然缺少应有的敬畏之心。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强化本体保护,保留历史原貌,维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结合正在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对全省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理、摸清家底。
要进一步匡正政绩观。不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说明政绩观出现了偏差。要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把保护放在首位,以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决不能假借发展之名搞大拆大建,干“拆真古迹、建假古董”的蠢事。要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对文化遗迹“修旧如旧”,保留原貌神韵,为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活化历史场景奠定坚实基础。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科学统筹老城区保护更新和新城区开发建设,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既改善人居环境,又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要精心呵护古树名木,为历史变迁留下“活文物”“活化石”“活档案”。要加大督察力度,强化监督执纪,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化遗产。
要下功夫做好活化利用和传承。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文化遗产不是“摇钱树”,更不是“绊脚石”。要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探索更多文化遗产利用途径,积极培育“文化遗产+”新业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办好各类博物馆、展览馆,多从政治视角审示、从专业角度规范,把准展陈主题,厘清历史迷思,强化正向引导。要积极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升传承活力,让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瑰宝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