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重庆广电
9月28日,中国登月服外观设计首次亮相、惊艳国人。
《重庆专访》,对话中国登月服美术和工业设计团队主创、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胡永攀。
胡永攀:我们实际上是在2021年11月份开始组建团队,开始探索航天服相关的设计。然后2022年的2月份,我们参加了航天服工业设计的一个面向全国的竞标。当时进入最终的竞标阶段的有六七家,我们是中标的唯一一个美术类的院校。我们这个团队有来自不同专业的老师,比如像工业设计、结构设计、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等。七八名研究生一直全程跟着我们完成了全部设计工作,还有很多本科生也做了很多辅助性的工作。将近三年的时间,光大的方向性的调整,我们统计了一下大约有20余次。
记者 廖洋益:这个过程当中团队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胡永攀:我们作为艺术院校对于登月服产品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我们的一个目标就是奔着科技文化和艺术的一个有机统一,这也是最难以实现的一个问题。比如说摄像机的尺寸、视野以及操作方式。我们就要根据这些约束综合我们的设计意向、美学考量,综合人机工程、人机功效的一些要考虑的问题,对它进行一个一体化的考量和设计。一开始是发散了很多方案的:熊猫在我们设计摄像机的时候有过一稿设想,就是把两个摄像机像熊猫耳朵一样放在头顶的两侧,这样的话看起来很可爱,但是也要考虑到它的功能性,比如说它拍摄的视角以及我们使用的方便等等。通过这一个登月服装的设计,实际上我们对工业设计本身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记者 廖洋益:您的理解是指什么?有什么东西改变了吗?
胡永攀:其实还是总结成一个词,就是交叉。其实以前我们也谈到了很多交叉,但是交叉的它的深度没有现在这么深。完成这样一个设计,需要工程的知识、艺术的知识,包括文化的知识。一个设计师知识的构架一定是非常复合的。我们在现在新的一轮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就更加注重交叉性。
胡永攀:登月是人类的一场伟大的出征。甲胄也是代表一种出征的意象,既实用又美观,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同时体现军人的庄重与威严。中国古代甲胄有一种叫做凤翅兜鍪,其实兜鍪就是头盔的意思。我们从凤翅兜鍪里面获得一些灵感,然后经过转化、应用,最后生成了这样的一种形态。除了庄重威严之外,它还要有一些灵动的成分。我们从敦煌壁画里获取了一些灵感,找到了一些飞天飘带的意象。
胡永攀:我们参与了登月服它的工业设计和外观设计。其实大量的工作,科学研究、工程设计,都是航天员中心来完成的。做这样的项目,其实我们是挺佩服航天中心的这些工程师们,他们真的是在默默地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登月服的外观的发布,其实是我们的一些设计成果的发布,主要是我们的一些工业设计的成果发布。但实际上工业设计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后面的技术的支持。
记者 廖洋益:您对未来我们中国或者说我们人类在做月球探索甚至星际探索的时候还有哪些想象呢?哪些是您可以做的,您的学科可以做的?
胡永攀:等到首次载人登月实施以后,我们可能要在月球上建立长期有人值守的月球基地。现在我其实也在鼓励同学们去做太空机器人的设计。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航天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创意爆发的灵感来源。我们一定是把国家需求和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的。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张嘉 廖洋益 陈善培 李旭 何瑾 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