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沙化土地渐退,共绘绿色家园新蓝图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沙化土地渐退,共绘绿色家园新蓝图
2024年11月06日 10:34 四川新闻网

  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11月5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据11月5日 新华社)

  曾几何时,我国部分地区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张,沙漠化土地面积一度从13.7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7.6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危险的土地达15.8万平方公里,这不仅导致大量耕地和草场退化,还严重影响了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我国的不懈努力,沙化土地面积大幅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政策引领,打开沙化治理新格局。沙化土地,这一困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问题,曾经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然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沙化土地治理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防沙治沙的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防沙治沙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构建了防沙治沙的法治体系。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不仅为沙化土地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还推动了治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确保了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实。

  科技支撑,书写沙化治理新篇章。我国沙化土地面积显著减少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和无数治沙人的不懈努力。以科尔沁沙地为例,内蒙古自治区通过“灭黄、治白、增绿”三项行动,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科右中旗等地,通过引进优质饲草品种、利用光伏治沙等方式,不仅有效治理了沙化土地,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为农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再看毛乌素沙地,陕西榆林以其显著的沙化土地治理成效成为了全国典范,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科学的治理手段,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高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这一成就的背后,是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治理模式的持续优化。由此可见,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治理效率,更要注重治理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同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社会参与,迈上沙化治理新台阶。近年来,我国沙化土地面积不断减少,这一积极变化背后,离不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例如:政府部门持续推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科学保护沙化土地,有效治理沙化区域。相关企业积极参与沙化土地治理,通过投资造林、发展沙产业等方式,为治理工作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各类社会组织积极投身沙化土地治理工作,通过组织植树造林、环保宣传等活动,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各级组织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实际行动为沙土治理贡献了一份力量,一幅幅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虽然近年来我国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沙化土地扩张的风险。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持续努力推动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和治理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推动沙化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陈松

  (来源:四川新闻网

陕西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