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吉林长光卫星:领跑中国商业航天

吉林长光卫星:领跑中国商业航天
2024年11月07日 07:45 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当今经济社会,卫星遥感数据有多重要?借助人造卫星,人类在太空拥有了对地观测的“眼睛”,从产业发展到自然灾害,大范围目标尽收眼底,前后变化一目了然。

  50万米高空,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吉林一号”星座熠熠生辉。115颗在轨卫星各显神通,以高质量的遥感数据助力农林水利、自然资源、金融经济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些在天外执行任务的高性能卫星,全部闪耀着“吉林制造”的荣光。

  瞄准科技前沿,探索浩渺宇宙,长光人脚步坚定。2005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立项“一弹一星大口径大光栅”重大创新课题,开始探索以载荷为核心的星载一体化技术路线。此后10年间,团队涉险滩、破难题,技术日臻成熟。2014年12月,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商业卫星公司。

  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就迎来检验技术成果的重要时刻——2015年10月7日,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组星成功发射,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同时也创造了由一个研发团队一箭成功发射四星的历史,一举拿下多项“第一”:“吉林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我国第一颗以一个省的名义冠名发射的自主研发卫星、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星载一体化”商用卫星、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也是我国第一次以灵巧方式在轨成功成像、国产CMOS第一次在轨技术验证……

  首次发射的4颗“吉林一号”卫星借助“星载一体化”技术,重量、体积、成本都降了下来。“同样的亚米级卫星,我们把重量控制到400多公斤,卫星研制成本大约在8000万元。”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贾宏光说。

  为了符合商业化发展路线、进一步降低成本,长光卫星在研制技术上不断提速。“载荷平台一体化”设计、轻量化结构设计、高集成度电子学系统创新技术、卫星批量生产……公司成立10年以来,卫星研制技术历经4次突破。在保证性能指标只升不降的前提下,“吉林一号”从第一代400千克级降至20千克级,成本降至原来的二十分之一。

  2023年6月,成功“瘦身”后的“吉林一号”卫星再出征,一箭41星成功发射,创下我国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

  不久前,长光卫星接连传来捷报:

  ——“吉林一号”宽幅02B系列6颗卫星成功发射。作为长光卫星自主研制的最新一代覆盖型卫星,该系列卫星在设计制造阶段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轻的超大幅宽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

  ——“吉林一号”SAR01A星成功发射。作为长光卫星自主研发的首颗微波遥感卫星,该星将有效提升“吉林一号”星座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能力。至此,公司通过24次成功发射实现115颗“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

  “吉林一号”星座作为长光卫星在建核心工程,一期工程将由138颗光学遥感卫星组成。随着组网卫星数量越来越多、星座时空分辨率越来越高,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如何高效传输成为关键。为此,长光卫星成立团队进行攻关,成功突破激光通信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独家自主完成业务化应用星地激光高速图像传输试验、首次实现星间激光超高速通信业务化应用,大幅提升了星地、星间数据传输效率。

  随着“吉林一号”卫星组网工程稳步推进,公司积极布局遥感数据应用——打造国内首个“遥感+AI”APP——吉林一号网;开发共生地球APP,为用户提供最新遥感图源;卫星气象遥感应用初露锋芒……

  10年前,从国外购买一平方公里卫星遥感数据需要500元,高昂的价格让遥感数据应用成为面向小众的“奢侈品”;如今,我国借助自己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数据获取速度更快、分辨率更高,而每平方公里最低只需要15元。卫星遥感数据成为人人触手可及的便利工具。

  今年9月2日,“吉林一号”全球一张图正式对外发布,成为世界首个高清全球年度一张图。其分辨率、时效性及定位精度等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为各行业用户提供全球高清卫星遥感数据及应用服务。高分辨卫星遥感数据价值进一步释放。

  “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就定下了‘服务全球70亿人’的目标。”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宣明说。在长光卫星的引领下,我省商业遥感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新的吉林名片。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徐慕旗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