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斗星 邱盛德
9月19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娄底高新区小学正式揭牌。该校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全省异地联合办学的第一所实验校,共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所有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致力打造具有“第一师范基因、一师附小品质、娄底涟源特色”的品牌学校,为娄底优质基础教育贡献力量。
自“名师育娄”人才峰会活动开展以来,涟源市顺势而为,着力汇聚开发校友名师资源,链接长株潭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人才来涟、教育项目聚涟、教育资源育涟,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做实“名师育娄”后半篇文章,将教育强市战略推向新的高度。
名校高校持续帮扶助力
首都师范大学和涟源市第一中学签署《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梁志斌团队合作联盟项目》,探索高校高中合作育人新模式,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近段时间以来,首都师范大学梁志斌教授带硕士研究生徐昊来到涟源一中开展相关活动。梁志斌教授给涟源一中教师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题讲座2次。徐昊给涟源一中高三学生授课,主题为《怎么应对高考数学压轴题》。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吴西、陈涵瑜到涟源一中对学生进行数学奥赛培训。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杨元杰教授走进涟源一中作专题科普讲座。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涟源市第三中学签署《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作联盟项目》,项目内容为示范引领办学新理念,打开未来教育新视野。10月下旬,涟源市第三中学派出30名教师到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参加2024-2025年度教学开放周活动。今年6月,涟源市第三中学特邀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苏建祥来校做高考考前指导。
此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对涟源市基础教育工作高度关注,持续提供帮助。
政企校联合办学成效显著
面对“财政穷市”和“人口大市”的窘况,涟源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企业补充作用,探索建立新型政企联合办学模式。今年9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娄底高新区小学顺利开学,将为涟源乃至娄底基础教育打造出最闪亮的名片。同时,涟源市深入探索有地方特色的合作办学模式,实施本土名校对口帮扶借力工程,长郡蓝田中学对口帮扶涟源市芙蓉学校、伏口镇中心学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涟源三一学校联点帮扶金石镇芙蓉学校,双江小学对口帮扶枫坪镇中心小学,荷塘镇“大校”帮带“小校”,全力推进网络联校建设,通过“三个课堂”“四个同步”实现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近年来,涟源市始终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大力实施本土名校名企对口帮扶借力工程,积极与湖南师范大学、长郡教育集团、明德教育集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名校和三一集团、秀龙地产等企业合作办学,捐赠近2亿元兴建的涟源市三一学校、捐赠6000万元建设的涟源市长郡蓝田润和学校成为政企联合办学的典型代表。长郡蓝田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涟源三一学校、涟源市芙蓉学校、涟水学校、行知中学等与名校联合办学、政企联合办学、社会办学取得较大突破。其中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涟源三一学校近日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社会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今年暑假,湖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流涟忘返,梦源此方”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涟源市枫坪镇青树村举行开营仪式。活动中,该团围绕“牢记初心使命,探寻青春足迹”“‘编’织梦想,‘程’就未来”“悠悠希望,青青苍木”等开展系列特色活动,“计算机的发展历史”“MS Office”“网页设计”等特色课程在学生心中播下对IT行业兴趣的种子,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此外,北京科技大学甘露湘翼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到涟源市湄江镇长春联校开展为期两周的航空科普专题夏令营,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师生一行到涟源市湄江镇长春联校开展“青春手拉手,友爱再相随”交流活动,极大拓展了当地师生的眼界。
奖教助学蔚然成风
近日,涟源市石马山街道青烟中学奖教励学协会举行第九届颁奖活动,至此已连续累计奖励优秀师生106万元。该协会2013年成立,由知名校友卢鸿鸣、梁石安、刘大成等倡议发起,募集教育奖励基金近200万元,对师生进行奖励。
涟源市第一中学的“漫铁园丁奖”“漫铁奖学金”“漫铁助学金”由该校180班校友、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漫铁于2012年在母校设立,每年出资30余万元奖助师生,至今已办9届,累计捐资助学金额达300多万元。“教书育人楷模奖”由该校103班校友、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综合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卢光明于2020年和其兄弟、同样毕业于涟源一中的卢黎明捐资40万元设立,每年奖教10人。涟源市白马镇举行奖教励学基金募捐活动,成立奖教励学协会,现场募捐200余万元。涟源市安平镇的桐树启智助学奖学会为桐树片83名优秀学子、优秀教师以及困难学子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7.56万元。
涟源市积极鼓励校友及贤达人士捐资捐智,先后建立涟源市关工委教育基金会及“山里人”等20多个乡镇教育基金会,近几年累计接受社会贤达、知名人士捐资助学7900万元,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风正好扬帆,奋楫正当时。涟源市将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教育强市”战略,在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布局、均衡教育发展、严格教育管理、强化教育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在自强不息中躬耕,在厚积薄发中蓄势,在教育“围城”中奋起,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