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天安门广场看一次升旗,是刻进全体中国人DNA里的仪式感。11月6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北京行”开启第一站,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礼升国旗仪式。
凌晨四点,北京天未亮,气温1摄氏度,“北京行”的各位成员已穿好民族服饰,准备出发去天安门广场观礼升旗仪式,寒风凛冽也抵挡不住大家对升旗仪式的期待与热情。
抵达天安门广场时,天依旧暗着,82岁的苏国文胸前戴着党员徽章,拄着拐杖,带着大家排成两列,一路快走。旁边的工作人员担心他的身体,让其坐上轮椅,被他多次拒绝,他说:“我要走着去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神圣时刻,向伟大的祖国致敬,感谢伟大的党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天安门广场,大家似乎屏住了呼吸,不约而同地注视着前方。“向——国旗——敬礼!”6时49分,耳边响起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扬起国旗,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庄严的国歌声中缓缓升起。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北京行”19名成员,注视前方,齐唱国歌,歌声嘹亮,热血沸腾。
心向北京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的后代们,终于站在天安门广场前,共同见证了这庄严而神圣的一刻。
升旗仪式神圣,却又短暂,国旗升到杆顶只有46秒,大家眼睛湿润,心中有着万千感慨。
苏国文激动地说:“跟着共产党,我们的自然瑰宝与传统文化得以完整保留和传承,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生活也越来越好。”
苏国文是签字代表苏里亚的儿子,也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之一。他家住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这里长期居住着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民族,他们一同敬畏自然、保护生态、守护茶山,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地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2023年9月,在党委政府的指引与支持下,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成功,进一步生动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而签字代表麻哈相舅侄女召窝嫩,她的思绪被带回了20世纪70年代,她还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镇的乡村小学教书时,那时候茅草屋、泥巴墙就是一间教室,即便学校再简陋,学校用竹竿做旗杆,也要举行升旗仪式,让五星红旗在边疆的校园里迎风飘扬,在孩子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发扬“宾弄赛嗨”的传统。她说:“边疆地区,对孩子们的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尤为重要。”后来随着国家蓬勃发展,对边疆地区教育投入越来越大,学校除了升旗仪式,又增加了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国旗下的讲话、开学第一课等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这一刻,同样让签字代表方有富之子方财兵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他激动地说:“感谢党,把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在一起,带给我们如此美好的生活,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但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方财兵一边说一边竖着大拇指:“共产党好!共产党真好!”
升旗仪式结束后,大家还参观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家博物馆等地,深入地了解了国家的历史、现状以及北京作为首都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在天安门广场,进京观礼代表俸郁清女儿周洁拿出了1976年与父亲在天安门广场门前的照片合影。她说,时隔48年,再到北京,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她对国家的未来更加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她说:“我要把在北京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回去,将这份爱国情感和民族团结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此次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北京行”活动,不仅加深了大家对国家的了解和认同,更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团结精神。这份精神如同天安门广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一样,永远飘扬在普洱的天空中,激励普洱各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来源:普洱发布(徐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