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顺利交会对接,天舟八号“送货”成功

顺利交会对接,天舟八号“送货”成功
2024年11月16日 07:39 新浪新闻

  11月16日2时32分,在发射约3小时后,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整个过程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运行稳定。交会对接完成后,天舟八号将转入组合体飞行段。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获悉,这是我国继天舟七号后实施的第二次3小时交会对接任务,也是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升级”为货运飞船的标准交会对接模式以来的首航。此外,中继终端、天线网络等产品继续为天舟“送货”保驾护航。

  3小时标准模式确立,标志中国交会对接技术成熟领先

  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活动基本技术之一,在飞船GNC系统的驾驭下全自主完成。作为飞船的核心分系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研制的GNC系统承担了飞船与火箭分离后直至再入大气层销毁前的所有姿态与轨道控制任务,包括交会对接、从空间站撤离、再入大气层等环节。

  2011年,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用时44个小时完成首次自动交会对接。2017年,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完成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2022年,天舟五号创下2小时超快速交会对接世界纪录。2024年,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又验证了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中国航天的交会对接技术实现了持续进步和完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相关专家介绍,天舟八号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组批生产的第三艘货运飞船,虽然也采用了和天舟七号相同的3小时模式,但不同于天舟七号的实验性质,天舟八号的3小时模式是后续一段时间内天舟系列任务的常规操作模式,该模式不仅在时间上优于传统的6.5小时模式,而且相较于2小时模式,它对相关系统的条件要求更为宽松,从而在确保快速性的同时增强了任务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3小时模式降低了对火箭入轨条件、测控精度、敏感器及导航精度、制导控制精度等方面的要求,使得任务执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得到提升。

  专家表示,标准的3小时模式是我国航天当前技术水平条件下的最优解。同时,3小时标准模式的确立,不仅反映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实际需求,也标志着中国交会对接技术的成熟与领先。

  中继终端升级,有效降低测控跟踪成本

  从天舟一号到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越来越能“装”,“带货”内容越来越丰富。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获悉,该院为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配备的升级版中继终端,在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发射后,相控阵中继终端在星箭分离前便开机工作。它可以自主捕获并跟踪天链中继卫星,与其实现“太空握手”,搭建起从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到中继卫星再到地面的通信链路,让地面可以看到距离地球400公里外的景象,并且实时保持信息的双向传输,确保送货全程安全。

  据介绍,为了让相控阵中继终端更加实用易用,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采用了相控阵天线。它可以实现大区域的测控覆盖,并且克服了机械天线转动的薄弱环节,让扫描速度大幅提高,可对关键事件全程跟踪测控,及时监测处理在轨异常。在减少对陆基测控站和海基测量船依赖的同时,有效降低测控跟踪成本。

  除了升级版的中继终端外,天线网络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的交会对接及太空送货任务圆满成功。天线网络是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上一个小型信号转发器,相当于飞船天线信号的枢纽。

  如果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的天线信号通路系统比作铁路运输系统的话,那么一路路信号就是火车,天线网络就是火车轨道和火车站调换轨道的道扳,全通道保证天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据了解,此次任务中,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执行交会对接等在轨任务,需要确保各项操作指令实时准确,天线网络这一“信号枢纽”承担着测控指令信号的上传和下达,它的高可靠性将成为这些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白爽 校对 赵琳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