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链通产学研 聚才向“新”行

链通产学研 聚才向“新”行
2024年11月20日 08:56 东南网

俯瞰永荣科技CPL一体化项目。 梁龙龙 摄俯瞰永荣科技CPL一体化项目。 梁龙龙 摄

  东南网11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汉儿 何金 通讯员 蔡凤梅 吴敏敏 陈世玉)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科技重大攻关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

  作为莆田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千亿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秀屿区拥有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企业27家。近年来,通过借力省内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不断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秀屿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已逐步搭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原创性、创新型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今年前三季度,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累计产值266.58亿元,同比增长23.2%。今年7月,秀屿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评我省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集聚资源,助力降本增效

  走进位于秀屿区石门澳产业园内的永荣科技CPL(己内酰胺)一体化项目现场,只见塔器高耸、设备林立。隆隆作业声中,原料苯通过一道道反应,被制成优质的己内酰胺产品。

  永荣科技CPL一体化项目是我省百个“重中之重”项目之一,一、二期实现年产己内酰胺60万吨,产值约150亿元。三期设计产能为50万吨,目前正在建设规划阶段。

  在众多反应装置中,2座高40余米的萃取塔格外醒目。据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工程师刘建邦介绍,这是永荣科技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年处理30万吨己内酰胺精制装置,用于苯已溶液提纯,已于去年7月投用,是目前行业内单套产能最大的己内酰胺萃取装置,处理能力可提升150%。

  “除了生产环节,我们在废料处理方面也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刘建邦说,己内酰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盐、高COD(化学需氧量)、不可直接生化处理的废液。目前行业内常规的处理方式都是将废液蒸馏后使用天然气进行伴烧,但这一过程会消耗大量天然气,成本居高不下。以永荣科技为例,CPL一体化项目每年产生废液近40万吨,处理消耗天然气达900万立方米,每年的废液处理成本超亿元。

  为突破固有技术瓶颈、进一步降本增效,去年开始,永荣科技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联合研发“废液湿式催化氧化工艺”,该项技术在处理废液时产生的副产物为硫酸铵与蒸汽,可以回收再利用且无尾气和固废二次污染,为国内首创。“这一工艺预计明年9月份即可投入工业应用,预计每年能节约1.5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2.4万吨,年节约成本7000万~8000万元。”刘建邦说。

  走进永荣科技科创中心总面积7000平方米的实验室内,气相质谱联用仪、元素分析仪等上百种精密设备一应俱全。依托这一综合性实验场所,今年5月,永荣科技正式挂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一步增强与各学研机构合作的深度、广度。截至目前,永荣科技在科技转化、创新创造领域不断突破,累计获得国家专利188项。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高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是十分复杂的过程。我们拥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和完备的实现设施,可为高校科研团队提供化工行业催化剂产品中试,加速各项新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进程,让企业能更加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外联高级主管李丽琴说。

  向新向智,携手共进。近年来,秀屿区通过“引才+搭台”,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创新主体协作融通,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28个,促进双方关键领域技术合作。

  协同攻关,塑造竞争优势

  “只要打开机器,1小时就可以生产50立方米的聚氨酯材料,相当于每小时创造约30万元的产值。”站在聚氨酯全自动发泡生产线前,福建越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明洪说。

  越特是一家创办于2005年的民营企业,多年来深耕高性能聚氨酯材料的研发、生产领域,是安踏、斐乐、彪马等知名鞋服品牌的合作商,企业年产值1.5亿元。

  走进越特的工厂,只见2条相接的生产线上,床垫大小的聚氨酯材料被源源不断输送出来,场内设有6条切割线,工人将根据订单需要将它们切分成3~10毫米厚度,再按捆打包运输,送往鞋业工厂。

  近年来,越特携手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所、福州大学,耗时1年多研发了高温耐水解聚氨酯发泡材料,此类材料不仅拥有高舒适性,而且不惧高温、水泡不散且回弹性能好,破解了高弹海绵不耐高温的难题。

  目前,越特新材料研发生产的聚氨酯高弹材料、慢回弹材料(记忆海绵)产品在行业细分领域中的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前三,企业先后跻身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行列。背靠名校大所的创新资源,越特已着手布局新兴产业。“下个月,公司新建的一栋研发中心即将投用。明年,将继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科研人员引入,让各类资源向研发前端累积。”许明洪说。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近年来,秀屿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先后引进、培育各类人才2000多名。此外,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当地还通过聘请政府顾问、选任“科技副总”等形式,积极对接国家及省内外行业专家,柔性聘请19名人才顾问为产业把脉问诊,进一步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应用的链条,推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