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强调,要坚持城乡“一盘棋”,强化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矢志接续奋斗,按照全会部署要求,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上闯出新路,坚决扛牢粮食保供责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皖北全面振兴,大力发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社保等民生事业,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坚决扛牢粮食保供责任
全会指出,要坚决扛牢粮食保供责任,深入实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优链、优农工程,建设江淮粮仓,让“中国碗”多装优质“安徽粮”。
初冬,在辽阔的霍邱大地上,冬播正在紧锣密鼓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明年的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主任郑涛表示,将持续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全过程管理,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基础,优先在交通便利、水利灌溉条件好的地区选址布局,突出“一平两通”,着力提升耕地地力、粮食产能和综合效益。强化项目监管,注重发挥农民群众就地监督优势,强化“六位一体”质量监管。推动构建受益主体自主管护、集体组织网格管护、行业机构专业管护、保险机构市场管护的高标准农田管护体系。
“作为粮食主产区,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部署要求,深入实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优链、优农工程,聚焦优质种源、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和联合攻关,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宿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该市将大力开展“吨半田”行动,提高耕地、整地、播种、田管、机收“五个质量”;推广有机肥利用、推进秸秆还田、加强土地整理,持续改善耕地土壤质量;加快种业创新,推进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建设;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推广智能、高效、节能机具;积极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有力促进农业节本增产增收和绿色高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会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正当时。“全会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我们发展好黄茶产业当仁不让。”安庆市太湖县牛镇镇党委书记汪洋说,该镇将在品质、规模、文旅融合三个方面下功夫,培育优质黄茶品种,改进加工工艺,提升黄茶附加值,同时建设黄茶产业园区,形成规模化生产,擦亮“牛镇黄茶”品牌。
农业机械化是科技强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芜湖市湾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崔海龙说,湾沚区将深入贯彻省委全会精神,立足本地实际,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建设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和育秧连栋大棚,提升农机装备,全面推广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全会强调,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壮大县域经济,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加快皖北地区全面振兴,推动省域发展协调联动。
“我们将认真落实全会关于加快皖北全面振兴部署要求,在加快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上久久为功、矢志奋斗。”淮南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陈涛表示,该市聚焦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进一步打通煤电化气产业路径上下功夫;聚焦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面提升“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质效上下功夫;聚焦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培育低空经济、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新产业、新赛道;聚焦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在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精耕细作,高水平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创新区。
宣城市泾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查旭光表示,泾县将围绕“大更新”实施一批城市设施改造提档项目,推进污水、雨水、供水管网“三网”改造和城市防洪排涝治理工程项目;围绕“大平台”实施一批城市能级迭代提升项目,合理布局“一江两岸”餐饮文体旅项目,打造“夜经济”新赛道;围绕“大民生”实施一批城市转型普惠提质项目,系统开展文化遗存、传统建筑和历史载体保护利用,持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完成城区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
大力发展民生事业
全会指出,要加强社会事业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创业安徽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亳州市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救急难”互助社,实现村级全覆盖,通过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们将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医疗、托育、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省委全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亳州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副局长王敬说。
铜陵市义安区五松镇打造环天井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扶持壮大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吸纳大量群众就业。“我们将按照省委全会部署要求,提升现有的‘三公里’就业服务保障体系,让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增收同频共振、相向而行。”五松镇镇长郑秋艳表示,该镇将围绕建立的限上、规上服务业企业培育库,加强对入库企业的跟踪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力争到明年实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企业数量“倍增”,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全会强调,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强化党建引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六尺巷工作法”等有效方式,加强风险源头防控,持续推进法治安徽、平安安徽建设。
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部手机,走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就能收集村情民意,解决矛盾纠纷。黟县宏潭乡大力推进“网格+”工作法,保证多渠道、全方位收集网格中存在的各类诉求,同时积极拓宽诉求反映渠道。“我们在全乡建立了全覆盖的治理网格,干部们都下沉到一线,村民不仅可以反映问题,还能参与解决问题。省委《决定》为我们的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今后将认真回应村民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主动挖掘需求,实现精细治理。”宏潭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胡慧珺说。
淮北市杜集区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推出每月党群服务清单,把群众需求、周边资源、服务项目有机融合。该区还打造村组网格员为主体,包村干部、辖区民警嵌入的“农村微网格”。“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将从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治理效能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更加注重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探索出符合实际的基层治理有效路径。”杜集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娟表示。
(本报记者 钱定果 柏 松 罗 鑫 任 雷 吴永生 张玉芳 强 飞 唐 欢 袁中锋 阮孟玥 陈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