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工坊是指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目前,其已成为各地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力抓手。记者26日从文化和旅游部在福建永定举行的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获悉,截至目前,我国共建设9100余家非遗工坊,涉及1721个县域,直接吸纳27万余脱贫群众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3.6万元。
非遗工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非遗项目也正在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地融入现代生活。在建设中,非遗工坊注重技术研发,汲取特色文化元素,做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巧妙融合。借助非遗工坊,可以引导更多人们参与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非遗工坊带动就业增收。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只有就业“饭碗”端稳了,人们的生活才能更有保障,发展也才能更加地从容。近年来,一些输出乐器、雕刻、茶叶等产品的非遗工坊,就通过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带动当地群众通过原料种植、加工制作等多个环节增收致富。可以肯定,以传承支撑产业,以产业拉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发展,以发展收获幸福,非遗工坊在带动就业增收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非遗工坊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近年来,各地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越来越多群众过上了幸福的田园生活。借助非遗工坊,可以挖掘乡村非遗内涵价值,大力发展非遗体验、研学、美食、康养等旅游产品。一些地方在非遗工坊建设中加大非遗元素运用,建设非遗民宿、非遗农庄,就有力地推动了和美乡村建设。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其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接下来,要统筹推动非遗与其他资源实现合理利用,推动非遗工坊提质增效,持续抓好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相关工作。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办好中国事情,将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