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k.sinaimg.cn/n/spider20241129/159/w600h359/20241129/5b59-5bc979534c7ed2663b1bd5e182b9046e.png/w700d1q75cms.jpg?by=cms_fixed_width)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抓住“一老一小”这个重点,更加精准有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群众工作,贵在精准、重在有效。党员干部应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在精准洞悉“千差万别”、厘好“千头万绪”、应对“千变万化”间,把民生服务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洞悉“千差万别”,和群众连上心。俗话说,千人千个样,百姓百条心。面对千差万别的群众需求,抓群众工作一旦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就会触碰不到问题所在,也找不到破题之法。群众的不同心声需要被认真倾听,群众的不同诉求也应当被尊重。党员干部要精准问需,深入基层一线,勤于坐炕头、走地头,常听家常话、牢骚话,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躬身实践中掌握真实鲜活的“第一手资料”,找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确保“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根据需求精准施策,抽丝剥茧一个个群众诉求背后的产生原因,深入分析地区特点、发展程度、对象群体等因素,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采取差异化措施精准帮扶、管理、服务,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给人民群众更多“切之体肤”的获得感。
厘好“千头万绪”,帮群众解忧心。城市中的“背篓专线”,承载起无数菜农的烟火日常;惠老餐厅中的热乎饭菜,守护着老人的幸福“食”光;便捷的“药事快递”,让良药不必苦等。群众“小事”不小视,将人民群众期盼的点点滴滴梳理好、落实好,从细微处、困难处、前沿处回应群众期盼,才能兜牢底线、彰显温度,使幸福感直抵人心。要从小事入手,把人民群众柴米油盐、针头线脑的“点滴小事”当作担当尽责的“心头大事”,丝发必兴、毫末必去,认认真真解决垃圾分类、农村改厕、清洁取暖等一些困扰民众的小问题小麻烦。向细节发力,拿出精雕细琢的干事劲头,仔细考虑每一件为民实事、细心把关每一项便民措施,对重点任务层层细化、量化,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推、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精益求精、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确保各项服务落地、各个难题破解。
应对“千变万化”,让群众更顺心。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党员干部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用新思路破解新难题,以新作为创造新业绩,方能托起“稳稳的幸福”。要厚植创造性思维,把党中央的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灵活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不断增加为民服务的时效性和精准度。重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充分发扬人民首创精神,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深入挖掘群众实践中“泥巴味”的生动做法、“土秀才”的鲜活经验,及时对工作进行调整优化,真正运用群众智慧解决群众问题,让“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作者:陈艺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