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在遥远和当代之间,什么是那座桥?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在遥远和当代之间,什么是那座桥?
2024年11月30日 13:51 央广网

  央广网杭州11月30日消息“文明是异乎寻常的创造物,其长度超出了人们的所有想象。它们古老得令人难以置信,继续活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而且,在我们去世之后它们仍将存在下去。”“新近的历史与遥远的历史是理解现在的前两把钥匙。”法国著名史学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在《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一书中这样写道。

  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历史与现在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经常谈及的话题。近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的第二届良渚论坛上,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考古学家、作家、音乐家等300余名中外嘉宾,就这两大话题进行思想的交锋与碰撞。

第二届良渚论坛(央广网记者尚天宇摄)第二届良渚论坛(央广网记者尚天宇摄)

  时间出的考题

  各地域的人们是怎样因地制宜与自然博弈?文明如何在各自的环境中生长、演进、交融?在文明之光——中外考古学家论坛,学者们从各自研究的领域,深度交流文明的共性与多样性。

  “中日在水田稻作方面是有共同点的,水田种植需要对水环境做管理,让参与者能够团队协作。”东京大学教授米田穰说,从2022年开始,他接受浙江省考古研究所邀请,开始担任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在研究和生活中他看到了中日文化间的相似点和差异点,这让他觉得非常有趣。

  “良渚,爱你。”米田穰对着央广网镜头表达了对中国良渚的喜欢。

东京大学教授米田穰对着央广网镜头表达了对中国良渚的喜欢(央广网记者尚天宇摄)东京大学教授米田穰对着央广网镜头表达了对中国良渚的喜欢(央广网记者尚天宇摄)

  德国作家郝慕天18岁就开始学习中文,63岁的她现在正在翻译《繁花》。“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阿宝。中国上海市与德国汉堡市都是港口城市,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我觉得欧洲人也会很喜欢这样一个有着欧洲味道的上海故事。”

  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但是,在某些更高层面上,也存在着相同的音乐精神,都展现出了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指挥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说。

中外嘉宾在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展展区参观体验(央广网发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供图)中外嘉宾在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展展区参观体验(央广网发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供图)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云飞说:“各国学者可以在良渚文明中发现与本民族文明的共通之处,这对于推广良渚文明至全球、促进各国文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古根海姆文学奖、阿根廷文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阿根廷作家安娜·玛丽亚·舒亚则从文学共鸣的角度,解析了文明共通的原因。她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却可以因文学而产生共鸣,因为文学创作是基于人类的喜怒哀乐的共通情感出发。

  “这就是为何,即使我们不了解相关文化背景,但依旧能被几千年以前或者最新的中国文学作品所感染。”安娜·玛丽亚·舒亚说。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央广网发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供图)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央广网发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供图)

  良渚是桥,人亦是

  在五千年的坐标中,我们能否找到自己?中外专家也纷纷聊到了古与今的话题。

  南非金山大学作曲系教授安迪勒·库马洛认为“古老”和“现代”并不冲突,“古老”并不等同于“陈旧、过时”。

  “在古今对照中,我们可以保护传统,也可以借助一些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方法,带来音乐领域全新的发展——通过计算机分析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传统音乐;在研究现代音乐时,也可以从古代音乐里寻找支撑和支持。”

  良渚博物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徐天进说,考古学的问题,是关于我们整个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问题,考古不是为了过去,而是为了未来。

  “古今一体,东方和西方也是一体,一脉相承。我们今天跟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社会,遇到的问题是相同的问题,所以有了这样的一种可能,我们可以坐在一起用不同的语言讨论共同的话题。”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南城墙晨曦(央广网发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供图)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南城墙晨曦(央广网发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供图)

  考古学家、作家、音乐家们纷纷表示,将通过对良渚文化的研究,用作品书写当代。

  “虽然我们已经挖掘讲述许多关于良渚的故事,但是五千年实在太久远,地下也深埋着太多的故事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浙江作家麦家表示,良渚的故事还要继续挖掘讲述,而他也希望能够写出一本“与良渚一样”留在时间里的书。

  武汉音乐学院原副院长李幼平说,站在中华文明发源地,我们观摩古城遗迹,思考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和共同信仰,探讨古人如何“从声到音、从音到乐”,是历史赋予我们音乐人的责任与挑战,也能够为人类文明探源工程提供重要视角与路径。

  遥远的文明如何照见当下?良渚文化是桥,而参与其中的人和物亦是。

  监制:夏倩

  策划:李晓晓

  记者:孙俊 项楠 尚天宇 杨正弘

  校对:贾璐

杭州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