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深秋,阳光穿透薄雾照亮田野,海东市平安区古城回族乡木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上,随着收割机轰鸣,一颗颗色泽鲜亮、个头饱满的“金蛋蛋”从地里翻滚而出,村民熟练地分拣装袋,青海省三江集团威思顿薯业公司的收购车在田埂边整装待发,一幅丰收盛景图跃然眼前。
“以前种洋芋,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如今种洋芋,那可是为了挣钱过上好日子。”村民范永秀,这位庄稼地里的行家里手,虽满脸汗水,却洋溢着无比幸福的笑容:“现在的洋芋品质好、产量高,去年我一亩地就收了3000多公斤,看这长势今年指定比去年更多!”
自2022年起,木场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合作社充分依托三江集团帮扶资源优势,通过三江集团威思顿薯业公司订单收购、省农科院技术指导,耕、种、管、收全流程保障的马铃薯产业链越来越完善,“高原古城金洋芋”品牌持续打响,走出了一条村强民富的发展新路。
“我们积极探索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让群众广泛深入参与马铃薯产业全链条、全环节、全过程,村民入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木场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格非介绍。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角色,发挥着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落实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作用。
“村民把自己的土地拿出来交给别人经营,有顾虑是正常的,这无疑是对党组织充分发挥凝聚人心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真正实现增收致富的一次严峻考验。”木场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格非坦言,尽管通过两年多的发展,木场村马铃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很多农户仍然处于观望状态,有的村民担心产量不高、品质不好,有的村民害怕销路不好卖不了好价钱,有的村民担心土地流转以后管理跟不上。
为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木场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商讨、走访入户掌握情况,还带着群众代表走访多地调研,最终确定种植高质高产的“青薯9号”品种,主动与省三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沟通对接,协调购种垫付资金和收购订单合同。
木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日益规范,规模持续壮大,村民亲眼看见入股户实实在在拿到了分红,越来越多的农户将土地和资金入股至合作社。
今年,木场村在本村已有51户入股土地15公顷、13户入股44万元资金的基础上,又从总门村流转土地20公顷,进一步扩大了马铃薯种植面积。目前,合作社种植面积共计40公顷,村集体经济累计收益达98万元。
“我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每年能稳定拿到分红,最近过来帮忙收洋芋,在家门口务工每天还有140元的收入哩!”脱贫户李得珍开心地说。
据木场村党支部书记祁善军介绍,马铃薯种植从播种、除草、浇灌再到采挖,都需要大量人工,合作社每年为周边群众提供近200个岗位,带动村民务工增收15万元以上,有效解决了木场村及周边村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洋芋种植说起来简单,切成块种下去就行,但时间长了容易积累黄叶病等病害,导致茎叶枯萎。我们今年拿出4公顷土地试种高产的‘青薯9号’种薯,经省农科院专家鉴定合格后就可以大面积推广种薯种植,这样既能满足自己种植需求,还能对外供种,推动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木场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格非满怀憧憬地说:“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拓展马铃薯产业链条,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的木场村已经成为海东市小有名气的“马铃薯种植产业大村”,走上了产业振兴的快车道。木场村驻村工作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充分发挥“以点带面”辐射作用,带动且尔甫村、山城村共同发展马铃薯种植业,打造合作互助型产业集群。
“从一村兴起到‘百花齐放’,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宽。”海东市平安区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局长马金新表示,下一步平安区将打破地缘边界,引导具有产业基础的多个乡镇共同组建“强村公司”,联合威思顿薯业公司通过抱团发展、统一管理的方式,推动规模化发展,努力让马铃薯产业成为全区的潜力产业、富民产业。
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一抹赤红的晚霞。忙碌了一天的村民站在田地里,目送威思顿薯业公司的马铃薯收购车驶向远处,一袋袋洋芋、一张张笑脸构成了木场村深秋最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