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25日,湖北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4.09亿吨、成交总额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首批7个试点碳市场中交易总额首个突破百亿的市场。在碳市场机制的牵引下,湖北“双碳”工作卓有成效,用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在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之路上行稳致远。
产业发展是发展绿色生产力的主阵地。湖北立足自身产业基础,不断革新生产技术,加快发展碳中和科技,大力研发和应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力减少碳排放。在宜昌,安琪酵母打好减排、减耗、减碳、减污“组合拳”,新建的酵母绿色生产基地与传统工厂相比,气耗下降14.3%,水耗下降11.7%,电耗下降4.9%。在黄石,华新水泥将50多条熟料产线使用替代燃料,平均替代率23%,仅靠“卖碳”就赚了600多万元……外有标杆引领,内有效益驱动,2023年,省内有45%的控排企业碳排放总量下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政策保障是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坚实后盾。湖北要进一步巩固当前绿色发展的优势,必须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绿色技术研究及攻关、应用成果转化、领军企业培育壮大为一体的绿色发展创新机制。要加快引进、培养、储备一批能够满足绿色发展需求的人才,引导推动广大高校针对性设置相关学科及研究项目,为绿色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要积极探索、快速推广“碳金融”,依托专业机构力量,想方设法量化企业投入的绿色成本,将其与利率更低、贷期更长的绿色金融扶持政策挂钩,让企业在践行绿色发展中享受更多绿色成果。
发展绿色生产力,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事,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的事。“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要想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每一个湖北人都应发挥聪明才智,积极投身到绿色事业中去。如何充分激发普通居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热情?宣传动员固然重要,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是关键。在武汉,碳普惠体系应运而生,人们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就能够对应获得一笔碳普惠减排量,这些数值会累积在“武碳江湖”小程序个人碳账户中,可兑换不同的商品和文创产品,下一步甚至有望打包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随着碳普惠等机制走进越来越多的日常生活场景,社会公众将更加积极参与到绿色低碳治理中来,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湖北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随着“碳作为”能见度越来越高,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越绘越浓,湖北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绣”出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陈鹏(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