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三连冠”“满堂红”是怎样实现的——对《去有风的地方》屡获殊荣的解读

“三连冠”“满堂红”是怎样实现的——对《去有风的地方》屡获殊荣的解读
2024年12月05日 19:23 云南网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表彰决定,对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作品进行表彰。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华策影视集团立足云南联合自创原创主创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脱颖而出,榜上有名。至此,这部先后斩获第34届电视剧“飞天奖”、第3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云南作品,取得三奖连冠“满堂红”佳绩,实现了云南影视作品的历史性新突破。

  《去有风的地方》凭啥“三连冠”“满堂红”?通过对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省文明实践促进中心)、华策影视集团及有关专家学者的采访,记者看到了这部电视剧创造云南文艺高原新高度的实力与理由。

  重大主题巧妙表达

  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艺术化表达——这是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对《去有风的地方》给出的一致评价。大家认为,该剧诗意地展现了温情恬静的当代乡村生活,生动鲜活地阐释了让人向往的乡愁,将“都市和乡村、出走和回归”这一时代思辨巧妙拆解在“田园生活流”中,为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文化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去有风的地方》将田园治愈融入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代青年在时代洪流中充满正能量的心路历程,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响应,更是对当代青年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度挖掘和艺术呈现,表达出乡土中国独有的治愈力量。”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贾尧说,“该剧与时代同频共振,获得良好传播效应,讲好了云南的过去和现在、奋斗与发展的故事,给人温暖,引人思考,温润人心。”

  有专家认为,当下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创作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国家战略用青春化、轻盈化、国际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对国家的战略布局有深刻认知,对当下社会有敏锐感知,以及对年轻人的接受方式有充分了解,再用相对国际化的方式进行呈现。而如何抓住不同文化背景和年龄层的受众群体,特别是年轻人对文化价值的吸收就成为关键。不容忽视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尤其Z世代群体,不大喜欢生硬、说教的表达方式,只有把握住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点和价值曲线,能够用触动、感动、治愈的方式进行讲述,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对此,《去有风的地方》主创团队有着清醒认识。聚焦年轻人这一群体,以青春抒写的方式,打造乡村振兴的轻盈表达,体现青春价值与时代精神的交融——成为该剧的落脚点。

  策划与制作的过程颇具匠心,这是该剧成功的又一个因素。《去有风的地方》要讲一个“回归家乡田园”、温暖治愈的故事,而如何实现疗愈人心,把大理这座城最美的风景、最文艺的调性展现出来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主创团队在筹备阶段跑遍了大理州的各个角落,把全州的美景汇聚成了剧中云苗村的美景,比如有风小院落在凤阳邑村,有风小馆在沙溪古镇,马场在云龙县,电商仓库在剑川县等。每个取景都有非常细致和深层次的考虑。

  “以全剧最重要的主场景——有风小院为例,为了能体现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美,我们跑遍了大理所有的古村落堪景,希望这个村落相对完整、有层次,最后选择凤阳邑村的原因是:凤阳邑村古老的白族民居保存较为完好,古朴而有韵味,村里有一段滇藏茶马古道,是南诏最早的城池太和城所在地,既有文化底蕴,又有镜头美感,于是我们选择了凤阳邑,精心设计搭建了有风小院。”贾尧说,“我还记得剧组第一次到凤阳邑村的时候,村子每天的游客不超过10人,现在每天游客成千上万,村民们都变成了老板,古村落通过影视文化的流量转化实现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记者的一次采访经历,也印证了贾尧的话。今年国庆节前夕,记者来到大理市凤阳邑村有风小院采访,在拍摄刘亦菲手捧一束粉红玫瑰剧照的地方,只见前来这里打卡拍照的女孩络绎不绝,一样的造型、一样的粉红玫瑰……不能不让人感叹这部剧巨大的影响力。而在有风小院的周边,咖啡馆、小酒吧、民宿、书店、扎染店、餐馆等星罗棋布,游客熙熙攘攘。

  据统计,该剧2023年1月播出后,同年春节假日期间,云南旅游人次排列全国第二;旅游收入384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大理成为全国满房率排名第一的城市,凤阳邑、有风小院、沙溪、大理古城等成为国内最热旅游景点之一,真正实现了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专家学者纷纷点赞

  2024年4月13日,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赵彤,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人民日报》文艺部理论评论编辑室副主编任姗姗,《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编辑牛梦笛,北京市广播影视协会理事长李米莉,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中国电视》高级编辑李跃森,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胡杰等专家,在北京对《去有风的地方》进行深入研讨,给予该剧“传播最广泛、影响最大面、疗愈最温暖、流行最时尚、受众最青春、出圈最爆款、魅力最长效”的高度评价,并定位该剧为“中国温暖现实主义题材的标杆作品”,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看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欣欣向荣的生活风貌。

  李京盛认为,《去有风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温暖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该剧让田园爱情剧走向现实,不仅聚焦于个人情感的疗愈,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心灵归宿问题,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尹鸿认为,该剧以独到的视角和精致的叙事,向世界展示了云南的自然美景、地域文化,成功将“中国故事”推向国际舞台。任姗姗认为,该剧做到了回归生活、观照现实、疗愈身心。作品展现出当代青年群体的多元图鉴,每个角色身上都带有现代人的真实缩影,让正在寻找内心自愈和人生方向的观众,找到修缮自我的空间,拥有重新出发的勇气。牛梦笛认为,该剧以偶像剧的浪漫、风光片的质感和生活流的烟火气,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该剧在青春叙事里集中笔墨抒写蓬勃的创造力、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用浪漫的笔法书写奋斗的主题。

  李米莉认为,该剧通过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和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成功突破传统影视圈层,成为全民热议的爆款剧集。“总要去一趟有风的地方”等相关话题席卷各大社交平台,鲜花饼、乳扇、诺邓火腿等剧中美食热销,白族扎染、剑川木雕等非遗文化被熟知,刘亦菲款披肩等旅游产品热销。戴清认为,该剧通过高清摄影技术和精心设计的场景布置,全方位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李跃森认为,该剧将文化和旅游元素融入剧情,充分展现了云南乡村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建筑、服饰、地方小吃和非遗文化等,为故事的发生创造了极具诗意的展现空间,传播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美好生活方式,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兴起。胡杰认为,该剧以沉浸式“慢表达”,倡导了一种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与当今社会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潮流不谋而合。这种田园治愈的慢风格在近些年的影视剧作品中并不多见,它在某种意义上与乡土社会的生活节奏、主角心理渐变过程同频共振。

  收视率与影响力齐头并进

  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省文明实践促进中心)向记者提供的一组数据,彰显了《去有风的地方》巨大的影响力——

  在国内的播出数字——从2023年1月3日开播以来,《去有风的地方》相继在湖南卫视、芒果TV、深圳卫视等7家卫视播出;在河北、浙江、安徽等11个省级地面频道播出。

  在海外的播出数字——目前该剧已在海外20个平台播出。剧集发行到泰国、新加坡及欧美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英语、西语等6个语种在海外播出,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及地区。《纽约时报》评选出的2023年100部优秀国际剧目中,《去有风的地方》是唯一一部中国作品。

  收视率与影响力的数字——从收视情况看,开播以来,该剧多平台登顶,权威榜单强势领跑,全剧在CSM全国网平均收视率0。76、份额3。78%,CSM64城平均收视率2。36、份额9。67%,CVB(中国视听大数据)平均收视率0。45、份额1。83%;三网均排名省级卫视第1,在大屏端触达观众规模1。5亿,在全平台收获多榜热搜热议,并获得海内外权威盛赞。

  不光是收视率与影响力创下佳绩,《去有风的地方》获得的众多奖项,也凸显了该剧的不同凡响——

  该剧开播后三个月,成为湖南卫视黄金剧场收视冠军,入选2022年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中国剧集精选,获第十七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优秀电视剧、首批100个“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第七届《中国影视蓝皮书》“2023年度中国十大影响力电视剧”等;开播后一年,该剧获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时代旋律•家国情怀——环球影视文化传播高峰论坛”暨年度推优“年度优秀剧集”,国家广电总局主管杂志《综艺报》发布“2023综艺报年度影响力”榜单“年度剧集”,《2023中国电视剧报告——竞放国剧力量》2023年优秀国产电视剧等。

  此后,该剧在海内外仍源源不断地获奖:获第十八届首尔国际电视剧大赏最佳剧集,第十四届澳门国际电视节“金莲花奖”、“最佳电视剧奖”,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全球数贸会先锋奖;入选越南“2023年上半年最好的中国电视剧”、金砖国家电视台“电视中国剧场”开播活动等。

  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去有风的地方》凭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吹”遍了全国乃至全球的荧屏,成为继电影《五朵金花》之后,云南文化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作品之一,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网记者 张雪飞

去有风的地方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