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遗保护,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赓续。在文化遗产中,非遗是重要组成部分。从2008年以来,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医针灸、京剧、中国活字印刷术、中国皮影戏、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等众多非遗项目相继申遗成功。此次春节申遗成功,中华文化再添世界级荣誉。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可以说,一项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申遗,彰显中国是非遗保护的“优等生”,不仅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也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为世界非遗保护传承贡献更多“中国经验”。
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放眼全球,约五分之一全球人口都在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华人都会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这一佳节,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精神。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春节申遗成功,意味着春节文化得到世界的高度认可,将为世界各国人民打开一扇了解和感知中国文化的窗口,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铺路搭桥”。这不仅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也对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要意义。
春节申遗成功,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要以此为契机,以实际行动保护传承这一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让春节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春节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对春节文化意义的研究阐释,拓展社会传播,吸引更多群众主动参与春节文化活动,为春节文化保护传承筑牢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非遗+”模式,推动春节文化与现代科技、现代生活相结合,促进春节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春节文化不仅“活”在记忆中,更“火”在生活里。与此同时,要打好“春节牌”,讲好中国春节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春节文化“走出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彭松涛)
校对:韩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