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盲道,下完雨之后走在上面跟溜冰没有区别,只能是“瞎滑”。前不久,盲人脱口秀演员“黑灯”吐槽盲道的段子,在逗乐网友的同时,也让人心酸。据报道,在很多人把“瞎滑”当笑话听时,深圳市福田区已经连夜把不锈钢盲道换成了水泥盲道。
设置在城市大街小巷的盲道,算得上盲人的“生命线”。可就像“黑灯”说的,部分不锈钢材质的盲道,虽然对普通人而言更加好看,对盲人却存在安全隐患,这与设置盲道的初衷背道而驰。不管是听到脱口秀演员的吐槽还是市民的呼吁,福田区没有回避问题,而是连夜开展拆“瞎滑”行动,让人再次见识到了“深圳速度”。
除了不锈钢盲道,城市的盲道上还有不少“盲区”。比如,有的盲道没有起始点标识,盲人跟着走只能兜圈子;有的盲道短短百米有数十处“Z”字型拐弯,盲人走个路像是在爬山;有的盲道铺着铺着骤然消失,留下盲人在“断头路”前凌乱……给盲人设计的盲道,却让盲人无从下脚,这到底是在帮“盲”,还是帮倒“盲”?
盲道铺得好不好,盲人最有发言权。就像“黑灯”所说,盲人才是盲道的用户。他们最了解盲道留多大的弯方便行走、盲道的提示信息设在哪里方便获取、盲道离公交站台多远才能下得去脚……既然盲道是为盲人服务,设计方、建设方、维护方理应听听盲人的吐槽声。不管是前期设计还是后期施工,哪怕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只能修修补补,都应该让盲人的呼声有回应。这是畅通城市道路的必然之举,也是民生工程的暖心体现。
一条条盲道,铺就盲人的出行路,也搭起盲人与城市连通的桥梁。为了治疗“盲道病”,有的城市开始探索用盲人的眼睛看城市。比如北京、浙江等地成立了无障碍监督体验员队伍,帮盲人到大街小巷“挑刺”“找茬”。为城市盲道扫除盲区,各地不妨尝试建立与盲人的沟通机制,让盲人有途径并且能方便地反馈自己的声音,管理者也能更高效地收集“槽点”并加以改进。当然,帮盲道扫“盲”,每一个拥有“能见度”的我们都能帮上忙,生活中对盲道多一分关注,就可能让盲人少一分障碍。
盲道不是人行道上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扫除城市盲道上的“盲区”,让盲道于盲人更实用好用,是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也可见一座城市对残障人士的关心。盲人虽然无法看到,但每一个用心的改善,他们都会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