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0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上一次使用“适度宽松”来描述货币政策,是在2008年至2010年左右。从2011年开始,货币政策一直使用“稳健”。货币政策从“稳健”重回“适度宽松”意味着什么?将如何影响市场和我们的生活?
从历史上看,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由紧到松依次可划分为:“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等几个区间。2011年以来,我国长期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这次政治局会议的表述,变成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内需增长有所放缓,客观上需要货币政策加力逆周期调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更好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温彬说:“本次会议正式将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会根据内外部形势变化,宜松则松,宜紧则紧,这将为明年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专业人士普遍认为,这次对货币政策基调的调整,也是加强预期管理的重要体现。当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提高后,政策的可理解性、权威性都会增强,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的动向也会自发形成稳定预期,合理优化自身决策,货币政策调控就会事半功倍。
梳理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会发现,这样的调整是循序渐进的。
今年,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有市场机构估算,今年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贷款发放量超过110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多近8万亿元,比2022年同期多近20万亿元。
并且从结构上看,今年以来新增的贷款资金主要流向了实体企业。
今年前10个月,我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59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八成以上。并且这些资金中,有超七成都是企业非常渴望的中长期贷款。
今年,利率明显下行。我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来到“3”时代,居民房贷利率也降至历史低位。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今年以来,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加大实施力度,金融总量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贷款利率显著下降,在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同时,不断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激发企业投资意愿,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有力有效地支持经济恢复回升和高质量发展。”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加大调节力度,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已经在体现“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个基础上,再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说明未来政策的力度还会有所加大。
王青说:“2025年央行会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降准,而且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会适时下调,进而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下行。我们认为,不排除2025年通过较大幅度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等方式,继续对居民房贷实施较大力度定向降息的可能,这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一招。与此同时,在金融‘挤水分’效应减弱后,明年新增信贷、新增社融规模有望恢复较快增长。”
政治局会议还强调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专家表示,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将继续强化。
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说:“最新的货币政策基调,将继续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支持力度。这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支持更多实体企业加大对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研发等领域的投入支持,将从根本上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