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的技术变化正在世界发生。我们需要想想,如何影响更年轻的受众,如何把艺术和故事更好地传递给全球观众”“很多博物馆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空间已用完,需要再去寻找新的空间、新的机遇”……12月3日至4日,来自国外21家顶级博物馆和国内17家头部博物馆的馆长及代表汇聚上海,参加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举办的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共论古老博物馆如何创新求变,探寻博物馆的更多“打开方式”。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重要窗口。博物馆里,陈列着精美绝伦的文物,承载着生生不息的精神,诉说着时光悠远的故事,让我们在“方寸之间”一步千年。近年来,博物馆教育的概念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发展,越来越多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公众共享博物馆的藏品,参与文化的交流。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最新统计数据,全国博物馆备案数量达到6833家,总计参观数量12.9亿人次,举办展览4万多个,举办教育活动38万多个。
“博物馆热”现象背后的驱动力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随着文化强国建设扎实推进,各地博物馆的硬件和软件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跟着博物馆去旅行”“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成为新风尚。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内涵丰富、讲情怀接地气的展览和教育项目,改变了过去博物馆相对刻板的形象。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不断涌现,吸引了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走进博物馆,他们看展览、买文创,领略璀璨多元的文明,培养审美情趣,倾听着文明故事,汲取着精神力量,感受人类共通的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截至今年11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累计预约已达到630多万人次,平均每天国博要接待观众2万余人,其中有超6成为3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
今天的博物馆更加开放包容,以积极的姿态面对和接纳新生事物,甚至也很酷,这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特点,也鞭策人们不断求新求变,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的文化半径,实现博物馆与观众的双向奔赴,为之注入“新鲜血液”。从故宫文创打造出“萌萌哒”雍正形象等多个“爆款”,到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结合考古发现推出的盲盒;从充分利用AR、VR等数字技术,综合运用红外感应、AOA定位、XR空间副舞台等数字化手段,到开发数字IP、制作小程序与APP,提供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化服务项目,一系列新理念、新创意,让博物馆变得越来越年轻有活力了,成为能与年轻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萌物”。
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如今,“到博物馆去”正从新风尚逐步进阶到“精神刚需”。坚持守正创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才能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提高人民文化素养、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场所,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作者 尹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