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徽评:穿越“时空回廊”让文化遗产“熠熠生辉”

【地评线】徽评:穿越“时空回廊”让文化遗产“熠熠生辉”
2024年12月11日 09:34 安徽新闻网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召开,来自各缔约国、非政府组织、文化机构的约900名代表出席此次会议。在12月5日的评审会中,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高度的文化自信源自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亮丽名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重要观察窗口。随着“春节”的成功入列,我国共有4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其中,列入代表作名录39项,列入急需保护名录项目4项,入选优秀保护实践名册1项,为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源源不断的中国文化力量,让中国文化所蕴含的无尽魅力和深厚底蕴“活起来”“潮起来”。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源、力量之源。走进“千年瓷都”景德镇,一件件瓷器华彩照人,完美无瑕,能于方寸之处勾勒山川的层峦叠嶂、花鸟的纤羽细蕊,似泼墨于天地,晕染出直透瓷骨的神韵,让人为之沉醉,为之痴迷;走尽满是“徽风皖韵”的西递宏村,宛如走进了中国的“水墨丹青”,街道布局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以其深邃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传统乡村建筑的璀璨瑰宝;走近“动人心弦”的中国戏曲,它是岁月的吟唱,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舞蹈,时而催人泪下,时而振奋人心,承载着千年的悲欢离合,演绎着无数的传奇故事,令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似奔腾不息的长河,历经上下五千年而文脉不绝,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拧紧文化保护“总开关”。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据统计,全国拥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套国有移动文物,它们星散在中华大地上,宛如浩瀚宇宙中的璀璨繁星,点缀着中华大地的寸寸肌肤,或在山川之间,或在城市角落,或在乡间田野,散发着古朴而迷人的光芒。漫步在古老城镇,雕梁画栋似绚丽多彩的梦幻,飞檐斗拱如展翅高飞的雄鹰,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徜徉在乡野田间,一代代手艺人、一辈辈工匠,在手手相传、口口相授中保护非遗技艺;穿行在山川之间,石窟艺术犹如耀眼的珍珠镶嵌在历史长河中,佛像庄严,菩萨温婉,壁画灵动,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新时代新征程,广大青年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做文化遗产保护的“执行者”“宣传员”,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监督管理,在开发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时,平衡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避免出现“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的情况,要大力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让民众了解古村落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真真正正把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世世代代守护好、传下去。

  攥紧文化传承“风筝线”。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随着“洋节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大张旗鼓地过洋节,慢慢替代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也从侧面折射出传承中华文化迫在眉睫,倘若没有人攥紧中华文化的“风筝线”,任其在空中漂泊,它终究会断线、跑偏,迷失前进的方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不忘本源,方能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回望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有“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美好夙愿,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文化因传承而璀璨,因传承而厚重。面对全球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广大青年干部要不遗余力、开足马力,全力以赴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自觉担起坚定文化自信、传播文化精髓的时代重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维护好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始终做中华文化的坚定继承者和积极传播者,让世界了解“不一样”的中国,让“中国号”巨轮奔腾向前、行稳致远。

  点燃文化创新“强引擎”。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当古老的戏曲韵律与现代舞台科技相碰撞,当经典的唱念做打遇上创新的舞美灯光,让传统戏曲以崭新的姿态在现代舞台上绽放光芒,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就此展开;在时代的浪潮中,非遗文创与现代科技携手共舞、精彩碰撞,古老的非遗技艺,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演绎着跨越时空的精彩传奇……古老非遗与潮流时尚同场竞艳,评弹说唱与电子音乐遥相呼应,让古朴的中华文化焕发新光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唯有与现代元素相碰撞产生反应,才能迸发出新的“火花”,借助科技让“非遗”穿越时空,活跃在大众视野,赋予文化瑰宝持续性的生机与活力。“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薪火相传的文化自觉,正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重要密码,广大青年干部面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创新中弘扬,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和网络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展现新面貌、开拓新气象、拓宽新赛道,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释放中华文化“新活力”。(作者 李伟)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