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迫切需要一大批敢闯敢试的干部迎难而上、勇于担当。越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越需要健全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容错纠错减责免责机制,切实做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推动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加大“防错”力度,放下“怕出错、不敢为”的思想顾虑。在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改革进程中,干部难免会出现过错和失误,若害怕过失而止步不前,就会贻误改革时机、错失发展机遇。要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既避免迟迟不做决策,又防止为了追求政绩而盲目决策。建立履职风险报备和防控机制,将政策不明先行先试、抢抓机遇风险决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过程中可能出现失误错误等事项列入报备范围,为创造性开展工作提供“试错空间”。对履职风险进行会商研判,邀请行业主管部门、第三方评估机构、公职律师等共同参与,形成风险防控建议书并督促报备单位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同时强化全过程跟进监督,对报备事项出现苗头性问题及时督促提醒、纠偏正向,防止小隐患演变成大问题。
提高“容错”准度,解决“不好容、不会容”的具体问题。贯彻落实容错机制,要划清“可容”与“不可容”的界限,规范“容谅谁”与“怎么容”,做到“会容”与“容好”。要制定容错裁定的工作规则,划定容错界限、明晰方法步骤、规范认定程序、制定工作清单,并通过政策宣讲、文件解读、案例介绍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对可能出现廉政风险和存在偏差的行为,及时预警提醒。坚持“谁问责、谁容错”,启动问责程序时同步考虑是否符合容错情形,避免问责泛化、简单化。加强对容错减责事项的研判,实地验证干部现实表现,摸清事实真相,注重分析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因素,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增强容错机制的民主性、开放性和公信力。
拓展“纠错”深度,树牢“正思想、燃斗志”的鲜明导向。容错是手段,纠错是目的,事后帮扶关爱更关键。要推进纠错指导,明确纠错目标、督查单位、具体措施、整改时限,帮助干部深入剖析问题根源,用最短时间发现问题、中止失误、补救过错,同时注重从问题中深挖制度设计、责任落实、监督制约等方面存在的隐患漏洞,推动完善防范机制。定期回访了解纠错进展与成效,“一人一策”量身制定“疏导式”“提醒式”“鼓励式”谈话方案,给予关心鼓励,让“跌倒干部”重新站起来,继续为改革事业担当尽责。坚持严查不作为与保护敢担当同时抓,及时开展澄清正名,严厉打击诬告陷害行为,落实及时奖励措施,大力选树担当作为先进典型,让干部挺直腰杆、阔步向前,在改革舞台上大显身手、建功立业。(作者:任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