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在南京大屠杀一历史记忆的传承与传播过程中,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位杰出女性——她,以笔为剑,为世界叩开一扇尘封60年的记忆大门!她,化身斗士,将更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证公诸于世界;她,就是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作者张纯如。今年,是她逝世20周年。20年来,我们从未忘记她。
在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逝世20周年之际,美国翰林文教基金会在旧金山举办了“张纯如永在人间”纪念活动。
而在国内,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位于江苏淮安的张纯如纪念馆,向这位捍卫历史真相的斗士献上鲜花,表达敬意!一位小参观者表示,张纯如阿姨为了保护那段历史,她很努力、很伟大。一位带着小朋友的参观者则表示,会和孩子永远地铭记她。
张纯如,1968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祖籍江苏淮安。
张纯如母亲张盈盈说:“我们总是讲我们从中国来的,常常会讲到中国的故事,当然也会讲到南京大屠杀。”
张纯如曾说:“ 他们说当时在南京的屠杀非常残忍,南京的河水都被鲜血染红了好几天,遇害者被分尸……当时听了,我很难去想象那个场景。我很想知道更多相关事件,所以去美国当地的图书馆找有关这一事件的书。但是我找不到任何一本关于这一惨案的英文书籍。”
1995年7月,27岁的张纯如来到南京,为撰写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书搜集资料。在南京的25天里,张纯如一共探访了10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采访了李秀英、夏淑琴、唐顺山、侯占清、潘开明、陈德贵、刘永兴、刘芳华8位幸存者。
张纯如南京之行翻译、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杨夏鸣告诉记者,张纯如来南京以后,实际上就把文字上看的东西和现实的人连在一起,这就证实了西方人的文字记录不是编造的。影像、文字、见证者描述完全一致。
返回美国后,张纯如继续调查和搜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期间,她发现了有关拉贝的一些文献,辗转联系上了拉贝的外孙女莱因哈特,从而找到了拉贝在南京时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1996年12月13日,莱因哈特来到美国,向全世界公开了《拉贝日记》。
1997年12月,张纯如在美国出版了《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这是第一部全面记录侵华日军对南京城所作暴行的英文著作。时任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的威廉·科比为这本书撰写了序言。
时任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威廉·柯比说:“我之所以为这本书写序言,是因为这本书的力量。因为自1945年以来从未有任何一个作者用英语向广大读者,如此清晰有力地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事情。张纯如把很多国际的不同来源的故事、采访、证据,变成了一个个非常感人和令人信服的叙述。我那时就开始把她的这本书用在了哈佛大学的教学中。”
这本书一出版便在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打破了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长达60年的沉默和忽视,连续13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英文版编辑苏珊·拉宾娜说:“这本书慢慢渗透到美国公众的心理中。当张纯如去演讲时,她每周每天都有讲座。第一批来听她讲座的人都是大学里的中国年轻女性。慢慢地大家会走到她面前说,我是日本人或韩国人,但我们也想知道真相。后面犹太社区进来了,犹太学者们来到她跟前说,你讲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
就这样,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逐渐被更多的西方人所知晓。
然而,长期面对血腥暴力的话题及日本右翼分子的恐吓,张纯如的精神每况愈下,被确诊为抑郁症。2004年11月9日, 张纯如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
“请相信‘一个人的力量’,一个人可以给世界带来巨大的改变。”这是张纯如的人生信条,也是她一生努力的目标——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了解日军曾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种种罪行。她的英文著作《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已被陆续翻译成了包括中文在内的17种语言,再版10多次,海外销售量已超百万册。中文版《南京大屠杀》自2013年出版以来,销售量也已突破百万册。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孙宅巍说:“她像一束光,照亮了中国历史上、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那一段记忆。她又像是一座桥,沟通了东西方的文化,使得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不再仅仅是南京人民、中国人民的记忆,它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和人类的一个共同的记忆。”
2017年清明节,张纯如纪念馆在江苏淮安隆重开馆。在大洋彼岸,2019年,“张纯如公园”在美国圣荷西揭幕。2022年,“一个人的力量”阅览室,在美国旧金山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成立。
二十年来,她从未离去。她的力量深深地影响了很多人,也汇聚起传播历史真相的无穷力量。
夏淑琴外孙女夏媛说:“张纯如姐姐让幸存者包括幸存者的家属们,形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加拿大和枫会会长余承璋说:“她改变了很多华人对这段历史的重新记忆,也影响了千千万万华人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去进一步推动世界和平。”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芳 周婷婷 庄学香 谢健 沈子涵 史斌燕 史哲铭 马晓霞 马英 詹欣媛 编辑/胡超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