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在昆明召开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就。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从593万元增长至262.09亿元,年均增长12.7%;人均GDP从32元增长至4.8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了12番,年均增长14%;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翻了12番,年均增长13.3%;产业投资翻了16番,年均增长16.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54年的88:6:6调整到2023年的16:39:45,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
据怒江州委副书记、州长李文辉介绍,经过70年艰苦奋斗,怒江彻底摘掉了千百年以来的绝对贫困帽子,独龙族在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率先实现整族脱贫,超过10万人搬迁入住城镇,26.9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24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实现了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在中国减贫史上留下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怒江案例”。
近年来,怒江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州26.4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59万人,其中15万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2.41万人。同时,因地制宜“招小商”、办小微企业和帮扶车间,大力推行“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做到挣钱顾家两不误,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全州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各族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建州初期,境内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座桥梁……”李文辉说,经过70年不懈努力,怒江州高山峡谷间旧貌换新颜,城乡面貌更加亮丽。如今,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全线贯通,独龙族群众彻底告别了每年长达半年大雪封山的历史;全州建成各类跨江桥梁160座,完成“溜索改桥”工程36座,彻底告别了在溜索上惊心动魄过江的历史;随着保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兰坪丰华机场建成通航,结束了怒江不通高速公路、没有机场的历史;怒江美丽公路惠及沿线3个县(市)19个乡(镇)30余万群众,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邮、通客,自然村通硬化路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88%;建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67个,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改造、民族地区农房功能提升试点等项目受益群众7.2万户;网络信号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100%全覆盖,独龙江乡成为第一个整族用上4G网络、全省第一个打通5G电话的乡镇。
经过70年砥砺奋进,怒江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体系,实现了学前教育“一村一幼”,公办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98.6%、98.24%,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截至2023年底,全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2.65%、91.64%、90.16%。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床位数较建州初期分别增长了15.6倍、47.5倍,实现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零的突破。医保参保人数完成省下达任务数的100.55%,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44%。
近年来,怒江州以“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动力,建立完善州级领导和部门“一对一”服务企业制度和每月“服务市场主体工作日”活动,认真落实助企惠企政策措施,经营主体发展到5.37万户,民营企业占全州企业的86.5%,民营经济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6%。此外,怒江州加快发展口岸经济,推进片马口岸升级为国家级口岸,全州首个边民互市市场投入运营。2023年,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1.73亿元,增长395.1%。
“我们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建成7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累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8个、全省示范区示范单位267个,建设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实践基地6个,怒江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李文辉说。
云新闻-云财经记者:付欣鑫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刘金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