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民大街,北枕文化广场,南牵南湖公园,正南正北走向,全长只有1428米,宽度却达60米,公交站点按500米一站计算,整街不足3站长,开车仅需7分钟,步行不过半小时,在长春主干道中,是最短的一条。但短虽短,它却是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迷梦破灭的“皇家御街”
新民大街的“不凡”出身,造就了它如今的气象万千。
一个城市的规划布局,往往受城市性质及其功能所制约。在伪满洲国《新京都市计划》中,规划了两条十分醒目的南北轴线:一条是城市中轴线大同大街(现人民大街),另一条是伪满皇宫建筑群中轴线顺天大街,也就是如今的新民大街。
顺天大街始建于1933年,在规划时便被定位为“官厅街”,伪满洲国诸多最高行政机关均建于此。
20世纪30年代的长春,既是侵华日军掌控下的伪满洲国国都,又是满清皇族企图复辟大清的据点,在两股政治势力的纠缠下,新民大街规划采用了比较西式的布局,但又“流露出一些中国传统的皇城布局痕迹”。有国外研究者认为,伪满顺天大街、宫廷广场(现文化广场)、伪满皇宫的规划设计与构图沿用了中国都城传统的规划设计原理,采纳了明清北京官衙地区的典型布局。
顺天大街与伪满国都、伪满皇宫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其作为伪满皇宫及“行政中心街区”的南北轴线,在整体布局中十分夺目,是日本殖民迷梦中心心念念的“皇家御街”。
1934年,刚于前年成立的伪满洲国改名伪“大满洲帝国”,那一年的3月1日早上8时15分,顺天大街尚未竣工,在它正北方向的杏花村内郊祭场(现文化广场),溥仪登上临时用土垒砌的“天坛”举行告天即位古礼,成为“大满洲帝国”皇帝。
1935年,按《大新京都市计划》,拟在顺天大街北端杏花村处修建“帝宫”,也称“新宫廷”(现地质宫处),建筑空间序列布局仿北京故宫模式,用地面积和建筑规模为故宫的1/9和1/5,建筑采用当时属于新技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新京国度建设计划》中的顺天大街
1936年,顺天大街基本建成,街名取自《圣 经》“人应顺天”。大街北起兴仁大路(今解放大路),南到安民广场(今新民广场),从这些殖民味道浓郁的名字里,颇能看出当时执政者对这条街的定位。
1938年9月10日,“帝宫”举行营造开工式典,但至1941年1月,只完成了宫墙、御花园的“万代池”和几座小土山(时名“万寿山”) 的植树,以及“太和殿”两层框架施工。然后便因日本军国主义者挑起太平洋战争,导致“财力枯竭”停工。至1945年日本战败,诞生于日据时代的皇权梦彻底破灭,顺天大街的“皇家御街”迷梦化作一枕黄粱。
1946年国民党统治时期,街名根据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改名“民权大街”。新中国成立后改新民大街,一直沿用至今。
长春历史建筑博物馆
新民大街街区内伪满洲国政府集中建设的多座官厅,尽管样式各异,但在建筑风格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种在一个城市用同一种风格建造官厅的做法,在世界建筑史上极为罕见。
长春民间素有伪满“八大部”之说,其实“八”只是概数。东北沦陷近14年(实际各地沦陷早晚不同),伪满洲国历时十三年多,期间伪机关有过很大的变化。粗略地说,1932年开头设的是民政、军政、财政、外交、文教、司法和实业等七个部,部的名字是中国式的。1934年3月,溥仪从“执政”变为“皇帝”,“总长”也跟着变成了“大臣”。以后经历1937年、1942年、1943年等几次大的变化,各部名称、个数都有变动,职权划分也有调整,有裁撤有增设也有撤销后又恢复的。如伪军政部,曾更名“军事部”,最终叫“治安部”,“外交部”一度降格为“外务局”,后来再恢复为“部”,伪兴安总署升为“蒙政部”,后再降格为“兴安局”。另外,和“部”相似,“级别”相似的还有伪宫内府、尚书府以及祭祀府,没有算在各部以内。只有1943年4月变动之后,共有军事、外交、民生、文教、司法、兴安、经济、交通等恰好是八个“部”。这个数维持到1945年3月,“民生部”改称“厚生部”,另外还添设了一个“国民勤劳部”。伪满洲国最后灭亡时,有军事、外交、厚生、文教、兴农、经济、交通、司法、国民勤劳等九个“部”。这一段历史很短,所以民间还是习惯延续“八大部”的叫法。从伪满政权机构的多次变动,也能反映日本帝国主义加紧战争和加深殖民统治,甚至机构名称也更日本化了。
新民大街作为曾经的“行政中心街区”,两侧占了四个部: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此外,还有“一院一衙”,即伪满洲国国务院、伪满洲国综合法衙。这些建筑如今都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伪满洲国国务院,即第五厅舍,位于顺天大街,兴仁大路东南部。1934年7月19日动工,石井达朗设计,大林组施工。建筑坐西向东,左右对称,平面呈横“王”字。地下一层,主体五层,两翼四层,塔楼六层,建筑面积19115平方米,于1936年11月20日竣工。1937年1月,伪满国务院迁入此址。
据历史档案记载,1937年9月16日中午,溥仪曾驾抵伪满国务院,“国务院厅舍内庭有职员全体行最敬礼以迎”,在接见完官员后登上楼顶,览望长春5分钟有余,于11时58分沿顺天大街南行,抵安民广场(新民广场)后再次登高“眺望市政建设”。
1946年国民政府时期,此楼为中国国民党励志社、东北“剿总”第一兵团部占据此楼。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后随军医大学移交地方,成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楼。
伪洲国务院内部
伪洲国务院旧址屋顶
伪满洲国治安部,即第九厅舍,位于顺天大街,兴仁大路西南部。1936年8月31日开工,伪满营缮需品局设计,大林组施工,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主楼五层,建筑面积15764平方米,1938年10月31日竣工,1943年改为伪满军事部。
溥仪弟弟溥杰在1842年8月调任伪满治安部参谋司第三科科员,曾在此楼工作。
1946年国民政府时期为军用。长春解放战争期间,建筑被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军医大学接收,1970年接建一层,楼顶大屋脊被调转90度。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门诊部。
伪满洲国经济部,第十厅舍,位于顺天大街。1937年7月17日动工,伪满营缮需品局设计,清水组施工。大楼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9778平方米。地下室一层,地上四层,局部五层,两翼为三层,建筑面积10254平方米。建筑两侧外墙是深褐色面砖,中间贴灰白色石材,中间高起部分设有两坡屋顶,其他部分较少装饰,是顺天大街两侧形式和外部装饰都最简单的建筑,1939年7月31日竣工。1946年国民政府时期为国民革命军新七军青年教导团团部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被解放军军医大学接收,现为吉林大学第三医院。
伪满洲国司法部,第六厅舍,位于顺天大街。大楼建于1935年,相贺兼介设计,建筑物成十字形,正门朝西,主体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6378平方米,建筑塔楼、屋顶及檐部均以宝蓝色玻璃瓦装饰,是伪满官厅建筑中最具日本风格的建筑,1936年竣工。1946年国民政府时由吉林省检察院使用。新中国成立后被解放军军医大学接收作为校部楼,现为吉林大学医学院校部。
伪满司法部旧址塔楼
伪满洲国交通部,第八厅舍,位于顺天大街。建于1936年8月18日,伪满营缮需品局设计,长谷川组施工。大楼平面呈“U”形,主体四层,两翼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8056平方米,是典型的“兴亚式”风格,1937年12月20日竣工,1938年伪满交通部迁入。1946年国民政府时期为军用。新中国成立后被解放军军医大学接收,现为吉林大学医公共卫生学院办公楼。
伪满洲国综合法衙,位于安民广场(现新民广场)东南,1936年6月25日开工,地下一层,地上裙楼四层,主楼六层,建筑面积14859平方米。大楼外立面采用圆角过渡,不设外直角交叉,为欧洲城堡式造型,主楼塔楼部分采用“兴亚式”四方长屋脊尖顶,1939年7月31日竣工。伪满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新京(长春)特别市高等法院、最高检察院,新京(长春)特别市地方法院、地方检察院均在此办公,故称“综合法衙”。1946年国民政府时期由吉林省高等法院和长春市地方法院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原址由解放军空军461医院使用。
伪满洲国综合法衙旧址 秋景日出航拍
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