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飞天网评:科技向善,给“人工智能+”提供“+民生”注脚

【地评线】飞天网评:科技向善,给“人工智能+”提供“+民生”注脚
2024年12月16日 10:40 中国甘肃网

  最近,有则浙大博导没苦硬吃的新闻走红网络,全程戴隔音耳塞体验“无声骑手”工作日常,通过对听障骑手的定量研究与数据分析,研发更先进的通讯技术与无障碍设计减少沟通障碍,增强听障骑手对消息提示的感知敏锐度,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此外,该博导将继续深入探索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帮扶弱势群体,贴近社会、匡弱扶残的科研实践被人誉为“一项有温度的科研”。科技向善、智能温度,以技术一点点的变化增进民生获得与福祉,彰显以人为本的技术魅力与生命力。

  科技改变美好生活,诠释满足人民群众幸福向往的旨归与取向。2024年中央工作经济会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等一系列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的实际应用与未来发展方向,提振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底气与决心。网络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是经济社会发展潮流与趋势,但“如何+”“+什么”的答案,必然蕴藏在科技向善、智能有爱的答卷里。

  从某种意义上,浙大博导的科研实践与“没苦硬吃”,实际上在给“人工智能+”寻找一个“flag”。要知道,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造福人类则是“阿拉丁神灯”,违规触法沦为“潘多拉魔盒”。尤其,“人工智能+”关乎新质生产力、科技未来方向与道德伦理等现实综合课题。诸如,AI复活亲人、人形机器人、VR场景运用等等,无不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与思维意识,也考验科技创新的价值追求与理念内涵。故此,无论“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与新型产业融合如何演变,以人为本、造福人类的价值旨归不会改变也不容漠视。

  科技发展归根结底服务于“人”,离开“人”的价值科技也就失去了意义。从本质上来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都是为了更好解决“人”的问题、促进高质量发展,增进广大百姓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这也是为何“人形机器人”会带来“恐怖谷效应”,也是广大科研工作者思考的核心课题,正是为了让科技创新更好服务于人且充盈满满的安全感。从这点来说,科技向善,不失为给“人工智能+”提供了“+民生”的注脚与坐标。

  一切为民者,民亦向往之。推动科技创新进步,持续释放时代中国的创造力与无限活力,构建人人崇尚科技、人人追求科学、人人支持科研的良好氛围与工作格局。必须大力弘扬科技向善的精神追求,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记“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宗旨使命,以科技创新向善向好、激荡“人工智能+”的温度与热度,满足亿万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才能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心与力量,奋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铿锵前行。(段官敬)

人工智能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