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建立新型生产关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依靠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深化科技、教育、人才等体制改革,依靠创新形成发展动力;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强化数据、信息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依靠协调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依靠绿色理念形成发展新范式;通过国际合作吸引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创造活力,依靠开放增强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创业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依靠成果共享提升发展后劲。
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对既有生产关系进行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型生产关系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有利于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不能简单否定传统生产关系,也不能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律法令来实现,必须推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的深刻变革。其中的关键是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制度,形成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的机制。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主阵地”,传统产业是“基本盘”。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各自特点不同,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也各有侧重。新兴产业重在完善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机制、鼓励和包容产业发展的机制等,加快形成新赛道、新路径、新范式;未来产业重在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确保孵化投资可持续增长;传统产业重在完善制度支持转型升级,标准引领很关键。其中的共性是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点位推出有力改革措施,完善“政企联合出题、政府助企答题、企业主导评估”的创新机制,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导者、引领者,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全面融通及良性循环,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辅相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规律
从根本上说,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构建不仅涉及产业组织体系与管理方式变革,还涉及交换关系、分配制度、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涉及经济、科技、行政、环保、用人等体制改革,以及制度型对外开放等方方面面,是复杂系统工程,许多领域需要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必须统筹设计、一体推行。为实现生产力“新质”和“增量”的有机结合,要加快顶层设计系统集成,形成引领发展制度体系;加快核心引擎系统集成,形成科技创新不竭动力;加快产能结构系统集成,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战场;加快支撑载体系统集成,形成产业升级转化器。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新型生产关系才能更好发挥赋能作用,全要素效率和效益才能随之有效提升。
更加注重突出重点。从本质上看,新质生产力是一种由量变引发的质变。深化改革是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钥匙”,相应的改革要抓住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注重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动作为,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制度建设,实现关键环节重点突破。抓住新质生产力特点,有的放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营造有利市场环境、创新制度、绿色环境、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更好统筹速度与质量、效率与效益、发展与安全、经济与环境,兼顾经济增长、价值创造、就业促进和绿色发展,实现新质生产力“含金量”“增收量”“含绿量”的有机统一。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是检验改革的“试金石”。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把深化改革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排出优先顺序,制度创新更加突出关联互动和配套衔接,提升改革综合效能,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完善改革评估和督查机制,将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准,更加注重改革成效的评估、反馈和应用,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确保改革成效。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问责制度,切实提高改革实效。
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
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角度看,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主要是激发市场活力、创新活力、企业活力等。
激发市场活力。激发市场活力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所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在制度上、政策上创造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以更高水平的法律制度、更高质量的政策协同、更高效能的监管执法、更高标准的规则衔接,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畅通流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以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动力机制,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激发创新活力。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围绕“为谁创新、谁来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从制度着眼对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全链条整体部署,对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系统布局,一体推进科技、产业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高效协同及深度融合,聚焦促进公平竞争、产权保护、破除市场壁垒、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服务等方面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深化要素分配、成果赋权等制度改革,加大薪酬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和激发人才创新动能,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活力。
激发企业活力。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塑造更加公平、诚信、包容的市场环境,制定和实施精准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等可预期的稳定政策,将注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着力塑造科学规范的监管执法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和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把握科技革命驱动产业变革规律,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数字化“纽带式”服务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即将到来的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将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潜能,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必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