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网评】免签政策:中国开放的“新标识”

【中国网评】免签政策:中国开放的“新标识”
2024年12月18日 16:59 中国网

  中国网评论员 文千字

  12月17日,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宣布全面放宽并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外国人在境内的停留时间由原来的72小时或144小时延长至240小时,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的入出境口岸,同时允许跨区域停留。这一政策调整意义深远,体现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为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通道。

  过境免签政策力度空前

  时限大幅延长、允许跨区域通行、免签国家范围扩大——中国这一轮全面放宽过境免签政策,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5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涵盖不同护照种类的互免签证协定。从政策的落地到现实的成效,这一系列举措向世界传递了清晰而有力的信号: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正在不断向纵深推进。

  如果说降低关税、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是中国经济开放的举措之一,那么便利人员流动则是这一开放战略中更具温度、更为务实的一环。从深化中欧合作到推动东南亚伙伴关系的升级,再到促进全球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免签政策不仅是一项具体的调整措施,更是一种打破壁垒、连接世界的战略手笔,勾勒出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广阔的愿景,彰显出文明古国在新时代的开放与自信。

  打造民心相通的桥梁

  从72小时到144小时,再到如今的240小时,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坚定而稳健。新政策不仅延长了停留时间,还拓宽了活动空间。从过去仅限局部区域的停留,到如今允许跨区域畅游,免签旅人可以自由徜徉于华夏大地的山川湖海之间。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通过免签入境的外国人达17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3%。这组亮眼的数据背后,既是中国开放政策成效的体现,也是各国人民对中国信任和向往的有力证明。每一张通行证,都是一份真诚的邀请;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旅人,都在长城之巅、黄浦江畔、洱海之滨,抒写着属于他们的温暖故事。

  免签政策不仅是一纸通行证,更是一座民心相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马耳他与中国的互信日益深厚,斯洛伐克商人与东方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保加利亚与爱沙尼亚的旅人领略了江南水乡的诗意与都市街景的繁华。

  前不久到访新疆的波黑游客安娜•沃因诺维奇说:“中国是一个包容、多元的国家,免签政策将吸引更多外国朋友探索中国的真实面貌。”斯洛文尼亚《劳动报》评论称,仅从电视中了解中国是最大的错误,免签及停留期限的延长为人们提供了亲身体验中国、了解中国的机会。文化交流是增进国际理解的重要桥梁,中国通过签证便利化,为各国人民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中国的大门。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责任担当

  免签政策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旅游业,还体现在经贸合作中。持普通护照人员的免签安排,为商务人士节省了时间和成本,提升了跨境商业活动的效率。例如,中国与马来西亚作为东盟重要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往来因免签政策进一步加强。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市场考察、客户洽谈及售后服务,从而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签证便利化在助推跨境电商、文化创意等新兴领域发展方面潜力巨大。马来西亚等国家也顺应趋势,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游客实施免签措施。这种政策的“链式反应”必将进一步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推动更深层次的经济全球化。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暗潮涌动的背景下,中国选择以开放回应挑战,以包容拥抱世界。通过降低人员流动的门槛,中国为跨国企业和商务人士搭建了更便捷的合作通道。斯洛伐克外交部长布拉纳尔评价道:“中国免签政策不仅促进了旅游业,还为深化商业合作提供了重要工具。在全球化面临挑战的当下,这一政策尤为重要。”

  全面放宽并优化过境免签政策,是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的战略举措。在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加速重塑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通过降低人员流动壁垒,为国际经贸合作创造了更多机会。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市场规则的尊重,更彰显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责任与担当。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中国以更开放的胸怀,迎接世界;而世界,也在中国敞开的怀抱中,寻觅着新的机遇与希望。从驼铃悠悠的古丝绸之路,到纵横东西的现代航线,中国始终是联通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枢纽。而今,免签政策如同一把钥匙,解锁了远方旅人的“中国梦”,也为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注入了中国力量。

  编审:唐华 张艳玲 蔡晓娟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