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儋州市海头镇老市村,一包包从晒盐场拉回的粗盐是大树咖啡民宿里游客的“抢手货”。“环境好了,游客多了,特产销售量也蹭蹭涨。”几乎每个周末,大树咖啡民宿店长梁宝丽都要接待一批批省内外游客、研学学生,并销售特产,虽然忙得“脚不沾地”,但也藏不住脸上喜悦的笑容。
梁宝丽的笑容,是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大力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鲜活注脚。近年来,海南省持续加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积极申请中央资金,加大省级财政资金投入,实施一系列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推动我省海口、三亚、儋州、万宁等地海洋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提升的“共赢”局面。
海洋生态修复把“双输”变“共赢”
老市村位于海南省儋州市西部,是典型的咸淡水交汇之地,拥有大面积自然湿地和晒盐场。曾经的老市村,深受河道水系淤堵的困扰。“盐田圈成虾塘,河道里都是垃圾,下雨天村内浸淹十分严重。”老市村村民梁焕祥说,由于海洋环境退化,养殖效益降低,大片养殖塘被废弃,老市村面临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输”局面。
改变发生在2020年。儋州市争取到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资金开展老市村盐田恢复及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将已清退的养殖塘恢复为盐田和生态湿地,对退化沟渠及干涸的古河道进行整体疏浚,全面修复老市村生态环境。
“我们在清退养殖区域通过微地形改造、恢复古盐田、红树林湿地和沙生植被等方式,构建多样化的滨海湿地类型。”儋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洋资源管理科选调生徐子坤介绍,老市村还探索生态塘养殖和盐田综合利用,建设盐池、过滤池、晒盐平台等设施,助力村庄晒盐产业的发展。
盐田恢复后,老市村不断探索开发盐疗体验、盐田体验等活动,推出古法制造的“老市盐”等系列生态有机农产品,为村庄带来了生机。“盐田每月产值约4万斤古盐,每斤可销售5元,预计月产值20万,年产值240万元。”梁宝丽算了一笔“生态账”,海洋生态环境变好了,村庄的人居环境有了质的提升,村庄发展生态旅游收入也节节高。
老市村通过海洋生态修复工作,收获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提升的“一石三鸟”。在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也通过珊瑚礁保护修复工作,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共赢”。
潜入海底,种下一株“珊瑚宝宝”,许下一个“蓝色”心愿。这是蜈支洲岛推出的“珊瑚宝宝”项目,邀请游客在游玩的同时参与珊瑚礁生态修复工作,提高保护海洋的意识。
从2010年起,蜈支洲岛通过定期清理海洋垃圾,开展珊瑚修复,增殖放流及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大力修复近海海洋生态环境。“我们已经累计修复和保育珊瑚5.3万株,修复面积达5.6万平方米,周边海域珊瑚覆盖率从15%提升至37.08%。”蜈支洲岛旅游区海洋部负责人王丰国介绍,蜈支洲岛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功能持续不断地得到改善,带动了蜈支洲岛海上旅游产业的发展,潜水、水下漫步、海钓等休闲渔业项目深受欢迎,旅游产业项目营收自2019年约3.62亿元增长至2023年约4.2亿元。
鱼塘“退”红树“进” 海洋生态向好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带来的经济价值,在万宁的小海红树林上也有体现。2023年4月11日,中国石油南方石油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万宁市签订了相关协议,以110元/吨的价格购置220吨小海红树林的碳汇量。这得益于万宁市在小海开展退养还滩与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我们累计投入的修复资金超过10亿元,创新性开出纳潮活海、治污净海、生态蓝海、智慧管海、惠民用海五大‘处方’。”万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组组长钟强说,通过恢复小海南汊道、拓宽小海港北口门、开展退养还滩与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等方式,清退了小海周边8693亩养殖池塘及2.5万口养殖渔排,同时种植了3595亩红树林,改善了小海水质环境。当前,小海沿岸种植有20余种红树品种,成活率在90%以上。
鱼塘“退”,红树“进”,这是近年来海南大力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缩影。
今年,自然资源部南海局首次发布《2023年南海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公报》,儋州湾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作为典型案例,陵水分界洲岛珊瑚礁生态修复和万宁退养还滩生态修复作为专栏入选公报;“海南省三亚市蜈支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海南省儋州市老市村盐田恢复及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成功入选全国2024年十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我们将海洋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列入省级和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制定了《海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与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省通过加大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的投入,开展重点领域海洋生态修复工作。
据介绍,2019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资金累计投入33亿元推动实施29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以项目为抓手,全省共清理和修复海岸带152.33公里,新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225.94公顷,新增修复珊瑚礁27.8公顷。海口东寨港、三亚亚龙湾、万宁小海等一批重点领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全省自然岸线保有率持续保持全国最高水平。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将持续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力度,积极推动5个中央资金和3个省级资金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分步骤完成全省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调查评估,加强顶层设计,贯彻陆海统筹、山海联动的修复理念,进一步筑牢海南自贸港海上生态安全屏障。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