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青观察|人才总量全国第一标注北京高质量发展成色

青观察|人才总量全国第一标注北京高质量发展成色
2024年12月23日 11:59 北京青年报

  本报评论员栗玉晨

  人才链与产业链良性互动,实现融合发展,是北京人才资源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也正是北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从而形成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体系的一个有力印证。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让各类人才乘势而上、脱颖而出,各显其能、大放异彩,高质量发展的北京必将更加活力四射、风光无限。

  《北京地区人才资源统计报告(2023)》《北京人才发展报告(2024)》日前发布。报告显示,与2017年相比,2023年北京人才总量从713.8万人增长至802.9万人,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人才贡献率从53.0%上升至58.1%,人才红利逐步取代人口红利成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当今时代,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小到企业或市场竞争,大到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特别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竞争。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探索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有效途径,以首善情怀聚四方之才,助力各类人才在京成就梦想。

  最新发布的上述两份报告,全面科学测算了北京人才资源基础数据,通过人才资源总量、高技能人才比例、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等6个具体指标反映北京地区人才资源特点。报告显示,北京高精尖产业人才供给总量呈迅猛增长态势,其中医药健康、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智慧城市是人才供给增幅最大的三个产业。区块链、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医药健康、智能制造与装备四大产业人才需求增加。人才链与产业链良性互动,实现融合发展,是北京人才资源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也正是北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从而形成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体系的一个有力印证。

  高精尖产业人才的井喷式增长,源于北京对建设世界一流人才之都时代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的清醒认识。一方面,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发挥北京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是首都推动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重大使命。另一方面,北京作为全国科教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营造人才创新创业良好发展环境,积极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与制度,建成世界一流的人才宜居宜业城市,是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题中应有之义。与此同时,面对世情国情市情的深刻变化和各种不确定性挑战,北京必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在新征程上发挥首善引领示范作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

  高精尖产业人才的井喷式增长,得益于北京“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一系列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北京依托城市战略定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以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三城一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由此构建起的“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的科技创新链条,为海内外人才在京圆梦提供了更多机遇。《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4》显示,北京位列全球主要城市第五,成为唯一连续五年跻身前十的中国城市。

  在吸纳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的进程中,北京也收获了高质量发展沉甸甸的收获。数据显示,2013—2022年,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持续提升,由0.656上升为0.914,增长幅度为39.33%,年均增长速度为3.75%,发展指数全国领先。北京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2022年为0.702,大幅领先其他省市,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让各类人才乘势而上、脱颖而出,各显其能、大放异彩,高质量发展的北京必将更加活力四射、风光无限。

  责任编辑:王冬琪(EN095)

北京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