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徽评:“博物馆里过大年”,让年味与文化味相得益彰

【地评线】徽评:“博物馆里过大年”,让年味与文化味相得益彰
2024年12月24日 09:25 安徽新闻网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日前印发通知,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传承弘扬春节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度春节的浓厚氛围。(12月23日《中国旅游报》)

  春节等传统佳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载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些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尤其年轻人中博物馆热更是持续升温。这不,近年来,每逢节假日全国各地博物馆就迎来了客流高峰,甚至出现一票难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春节等传统节日又具有增强凝聚力、树立核心价值观、加深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重要体现。让人高兴地看到,如今“去博物馆逛逛”逐渐成为众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常见的生活方式,不少“斜杠”青年还在用一种时尚的方式分享着中华传统文化。甚至有网友留言说:在博物馆过大年,正成为一种新年俗,且比以往过年放烟花爆竹更环保,更有文化味。这无疑也见证新年俗正与时俱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而博物馆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搭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文化自信。正如专家所说,“博物馆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是加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载体,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教育功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选择去博物馆过大年,他们不仅是去那里给自己“充充电”,而且用自己行动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况且,最近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彰显,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曾如有青年志愿讲解员能像说单口相声那样吸引参观者,还有的能用语言的魅力让参观者“还想再来参观”……他们总能把博物馆的文化名片擦得更亮,把文化记忆的种子种到更多人的心里。难怪有人说,这不仅是一场洋溢着青春朝气和文化味道的“双向奔赴”,也让博物馆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文化殿堂,而是一个接地气的、能让人们放松身心并获取知识的公共文化空间,从而吸引更多人利用一切机会前来“打卡”。即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营造浓烈多彩的节日氛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明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第一个春节,在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需要赓续、传承传统文化,也要因时因势为春节增添新民俗、新活力。因此,为进一步增强博物馆对社会大众的“磁吸力”,既需要对文物内在价值、历史文化背景等进行更加深入地挖掘和阐释,为大家提供更有内涵、更高品质的精神食粮,不断满足人们对知识与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需要各地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创新博物馆运营方式,告别单调的文物展示,力求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形式让文物“开口说话”“鲜活可触”,把传统展览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让原本严肃的文物变得生动活泼,让躺着的历史“动”起来,让深奥的知识“活”起来,让文物以更便捷的方式,进入大众身边,让观众更容易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文化,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感知到博物馆的力量。

  这样长久坚持,既可以彰显博物馆的价值,也能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互惠共赢,相得益彰。(作者 刘纯银

文物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