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激发农村土地资源潜能 云南“农地入市”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激发农村土地资源潜能 云南“农地入市”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4年12月23日 22:40 云南网

临沧市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智慧有机茶叶加工产业示范基地顺利落地、即将投产 供图临沧市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智慧有机茶叶加工产业示范基地顺利落地、即将投产 供图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35宗868.45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总成交价超1.85亿元,全省15个试点地区全部实现‘农地入市’‘零’的突破。经初步统计,共缴纳增值收益调节金3201.93万元,收益留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3972.25万元,分配农民个人285.17万元,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切实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日前,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就云南“农地入市”试点工作向记者如此介绍道。

  2023年,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开启新征程,云南省共有15个县(市、区)纳入此轮国家试点。两年来,省自然资源厅围绕试点目标、紧跟改革步伐、狠抓政策落地,持续探索创新、渐次推进,全省“农地入市”工作实现多面开花,成效显著,玉溪市峨山县、怒江州兰坪县、红河州元阳县三地先后入选全国典型示范案例,获自然资源部宣传推广。

  强化制度引领,多向发力审慎稳妥推进

  自试点启动以来,云南先后印发入市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制定具体操作指南,进一步明确入市要求、前期准备、入市程序、工作措施等重点内容,不断完善入市政策制度保障。及时制作入市指导宣传动漫,并发布佤语、傣语等民族语言版本,着力做好政策解读宣传。同时,积极推进试点地区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基准地价编制等前期基础工作,实现试点地区1622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摸清各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潜力底数并完成上图入库,夯实固牢入市工作根基。

  激发要素活力,多方探索畅通实施路径

  各试点地区因地施策,探索出多路径、多渠道入市方式,形成了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典型经验做法。腾冲市北海镇尝试将权属清晰的5宗地块打包出让,保障樱花谷生态旅游度假项目用地,整合连片地块扩大产业投资规模,降低土地开发成本。元谋县黄瓜园镇通过灵活出租方式,以分期缴纳租金形式减轻企业资金压力,降低入市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峨山县岔河乡、小街街道探索不动产权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三证联发”,深化主动服务、容缺预审、并联审批等审批模式改革,实现“三证”同步办理,入市地块“交地”和“开工”无缝衔接。临翔区南美乡充分发挥政府帮扶作用,召开双语(普通话+拉祜族语言)村民代表大会,对入市集体进行全流程指导,自觉维护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少数民族权益。

  随着“农地入市”在云岭大地生根发芽,各地也在民生就业、产业融合、用地保障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突破。

  ——优化要素配置机制,助力村民就近就业。兰坪县兔峨乡实行集体建设用地异地调整入市,引进企业投资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保障易地搬迁群众实际住房和就业需求;祥云县祥城镇运用“国有+集体”组合用地模式保障新能源项目用地,盘活闲置存量土地,让村民实现门口就业、顾家增收两不误。

  ——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打好发展“组合拳”。思茅区倚象镇和临翔区南美乡、圈内乡立足茶叶、咖啡、竹笋等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以“农地入市”为纽带,探索“入市+特色产业”“入市+集体经济”等综合发展模式,打造本土特色品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实现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保护开发两手抓。文山市新平街道、元阳县牛角寨镇依托地域特点、自然风光,鼓励以入市保障乡村旅游用地,既促进了“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传统村落保护+哈尼梯田观光”等项目落地,又让良好的生态底本创造出更多收益。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持续有序推进“农地入市”改革,健全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稳步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云南网记者 李熙临

云南省农村土地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