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六尺巷”,北有“一杯茶”。“一杯茶”调解工作法是植根于皖北大地、富有浓郁烟火气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具有可复制推广的重要价值。日前,人民网安徽频道采访团队走进“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的创设地——淮北市濉溪县进行一线探访,全面展现当地如何将这“一杯茶”的内涵转化为可借鉴、可传播的治理经验——即“濉溪路径”,看“一杯茶”里的“善治密码”。
在安徽濉溪的晨光中,一抹茶香缭绕升腾,“喝茶”与“调解”这两个看似不同的概念,却在这里相得益彰。
曾经,“一杯茶”调解工作法从这片土地上的茶馆出发,以茶为媒介,凝聚了千百年来民间智慧的精髓。
而今,“一杯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限于茶馆内的评理断纷,而是超越了“一杯茶”本身的界限,在不同的情境和领域中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延伸出更加深远的意义。
初绽:茶香起,和谐生
“走!到茶馆去评评理!”“找谁评理?”“找王士宏啊!”……
在濉溪县临涣镇,茶馆不仅是人们日常解渴、歇脚、聊天的休闲娱乐场所,还兼具民间调解和事的功能,是人们评判是非、化解矛盾的民间舆论场。
临涣流传一句谚语,“三个茶客一面官,五个茶客推倒山。”也就是说,三个茶客评理,像一个公正的法官;五个茶客评理,事情就解决了。
大家口中的王士宏,便是“茶人”中最有声望的那一位,他总结出来的“一杯茶”调解工作法,成为当地人民调解的“教科书”。
“‘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即以茶暖人心、以茶说人生、以茶述纠纷、以茶找支点、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以茶达协议,和双方当事人边品茶边聊天,根据法理、人情秉公评议,直到双方心服口服,握手言和。”王士宏介绍这一调解法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他说,这种方法不仅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的空间,更在无形之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问题能够更加顺畅地得到解决。
于是在当地,有人呛得脸红脖子粗的时候,小镇居民首先想到的是到茶馆去解决争执。
“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今,临涣镇22家茶馆都设有“茶馆调解室”,在王士宏的带领下,当地威信较高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被吸纳到茶馆调解队伍中,义务调解员由初创时的7人发展为55人,形成了“老支书团队”“兵哥团队”“闻风到团队”“乡村小喇叭团队”“姊妹花团队”五个志愿者团队。
据统计,他和团队已累计调解各类纠纷1500多件,95%以上都得到圆满解决,形成了一方“小茶馆”成就“大和谐”的良好局面。
流传:茶意传,德行远
从最初的尝试到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调解方式,“一杯茶”调解工作法以它独有的魅力,在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濉溪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直言,“一杯茶”调解工作法所蕴含的机理不仅仅是“一杯茶”的问题,实际上是以“一杯茶”为媒介和载体,传达的是理性、谦让、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源于‘一杯茶’,又超越‘一杯茶’,还要延伸‘一杯茶’。”
然而,在目前成效的基础上,“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如何复制推广并提升影响力,从而延伸其服务半径呢?眼下,濉溪县当地各部门正在合力寻找这一“破题”之路,“嵌入式法”便是题中要义。
何为“嵌入式法”?濉溪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即是因地制宜将“一杯茶”元素融入现有阵地,依托镇(园区)、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访调、诉调、警民联调、医患纠纷、婚姻家庭等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一杯茶”调解室,实现茶馆调解与诉前调解、警民联调、一组一会、法律服务等工作相结合,形成多部门协同、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
简而言之,就是它不仅限于茶馆内的评理断纷,而是超越了“一杯茶”本身的界限,在不同的情境和领域中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以刘桥镇“老贾工作室”为例。“谦和礼让,以和为贵。兄弟俩怎么能因为一点土地,产生那么大的矛盾。大家要本着万事和为贵、有理让三分的精神,今天以高姿态把纠纷解决掉。”日前,在濉溪县刘桥镇彭楼村老贾工作室,退休辅警贾敬功正在调解一起土地纠纷。
起因是兄弟俩对各家的田地划分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于是来到“老贾工作室”寻求帮助。调解过程中,贾敬功为双方端上一杯茶,耐心了解当事人的真实想法和矛盾的关键点,再从法理和事理、情理出发,劝说俩人各退一步、互谅互让,珍惜情义。兄弟俩最终接受调解、握手言和。
事实上,贾敬功退休前便常年接触法治宣传教育,调解民间纠纷,总结了一些经验。如今,他在这里成立调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室,把调解经验和技术带到社区、带到“幸福邻里”,继续发挥调解作用。
得益于这些“热心人”的热量,濉溪县把“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的内涵与本土实际深度结合,濉溪镇“市民驿站”、四铺镇“兰惠玫瑰茶室”、韩村镇“银发初心”服务队、孙疃镇“最美夕阳”说事拉理室等特色调解室由此诞生,发挥调解作用,基层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就逐渐进化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
由此可见,当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从一元走向多元,当基层群众真正被有效动员起来,像“一杯茶”调解工作法这样基层治理的智慧和方法就会被无限创造出来。
升华:茶韵新,智治成
进入新时代,“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并未止步于传统,而是积极拥抱变化,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濉溪县引入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建立在线调解平台,让当事人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地参与调解;同时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专业知识,提高调解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此外,当地还特别注重法治教育的融入,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民众的法治意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纠纷的发生。“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着独特的智慧和力量。
今年以来,濉溪县大力推广“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切实将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整体质效。全年12345热线共受理32786件,同比减少3969件,下降10.8 %;信访总量共1257件,同比减少271件,下降17.74%。
不止于此,“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的应用场景还在不断拓展。据介绍,濉溪县正聚力将“一杯茶”调解工作法与临涣古城墙、文昌宫、城隍庙等文旅资源有机融合,设计开发“一杯茶”调解研学线路,开展一系列“一杯茶”文化旅游活动,打响“一杯茶”文旅品牌。
濉溪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杯茶”的故事远未结束。今日之濉溪,正通过这“一杯茶”,将传统的智慧与现代治理理念巧妙融合,这不仅是一场关于茶的变革,更是人心向善、社会共治的美好实践,由此开创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径,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不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