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年来我国低空经济在探索中持续推进发展,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研究机构预计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可达6700亿元,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低空经济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低空经济绝非孤立的概念,其触角已经广泛延伸至各个关键领域,其产业链包含上游的航天器生产制造商、中游的服务运营商和下游的应用端,涵盖了通航制造、物流、旅游、农业、应急救援、商贸、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在应急救援中,它是争分夺秒的“生命守护者”;在物流配送中,它是灵动的“空中信使”;在观光旅游中,它是俯瞰壮美山河的“全新窗口”,一系列的场景拓展延伸,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效益和便利。纵观当下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无人机物流行业无疑是应用最广泛的场景。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注册无人机数量达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无人机飞行时长达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
不可忽视的是,低空经济在启航腾飞之际,仍面临诸多“气流颠簸”。空域管理政策严格,低空飞行审批程序烦琐复杂,从提交申请到获批耗时长久,让一些紧急救援行动和常态化低空商业运营受阻,企业运营成本增加,机动性大打折扣。基础设施短板也不可忽视,通用机场数量少、分布不均衡,中西部地区许多地方缺乏起降场地,难以构建完善的低空飞行网络,限制产业规模化拓展,不少企业只能望“空”兴叹。专业人才储备不足,飞行员、无人机操控师、航空工程师等人才稀缺,高校相关专业培养能力有限,人才供需失衡,制约低空经济向精细化、高端化进阶。
要想在低空新赛道上全速飞驰,亟需各方携手破局领航。相关部门应担当起“空中交通管制员”与“赛道建设者”双重角色,优化空域规划,简化审批流程,依据区域发展需求合理开放低空区域,为低空飞行“清障提速”;加大资金扶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共建通用机场,完善配套设施,织就严密便捷的低空起降网络;要加大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关,加强多场景应用牵引,开展通用航空器创新应用试点,推动建立“干支通、支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体系,聚焦低空装备安全技术、运行技术等方向持续加快关键技术攻关;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高校、职业院校按需增设专业课程,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低空经济持续注入动力源泉。
低空新赛道已然铺就,发展新方向清晰可辨。只要以无畏勇气、创新智慧和协同合力逐梦低空,一定能冲破阻碍,让低空经济如矫健雄鹰展翅高飞,在时代的浩瀚蓝天书写壮丽篇章,领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航船破浪前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郭婧婧(宜昌秭归)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