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门,一开一关,不同状态,反映着截然不同的社会温情与人文关怀。
大门为民敞开,门好进,来去自由,城市就有温度。反之,就会冷冰冰,缺少人情关怀,没了温度。
继前段时间安徽舒城县政府大院为百姓敞开,此举火便全网后,安徽合肥最近出台政策——小区大门为“快递小哥”打开。
日前,合肥市委社会工作部、合肥市邮政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打造快递友好社区的通知》。为“快递小哥”打开一扇扇方便之门,字里行间全是“温度”。比如,面对当前不少地方存在的快递进小区难,“快递小哥”日常休息、应急服务等配套尚不健全等现状,合肥就“靶向”施策,用政策指导全城加强社区快递配送网点建设,让“快递小哥”进小区手续再简化一些,快递在小区流通更灵活一点。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从何而来?说到底,幸福感是“人和城”关系的彰显。外卖小哥如勤劳的小蜜蜂一样,风雨无阻,满载着货物、商品、美食等穿梭在大街小巷,把“指尖”喜爱送到百姓身边,既是消费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亦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托举者。
全国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仅在合肥,外卖送餐员就超过1.8万人。为“城市骑手”打开“暖心之门”,合肥这一举措,特点在于把目光进一步下沉到了普通劳动者群体,为一个个拼搏奋斗的“外卖小哥”铺平道路,减少“门槛”,看似是“举手之劳”,却温暖着千千万万快递从业人员的心。
城市治理不是简单的“一刀切”,也不是单一的“我说了算”。合肥新举措对物业、快递均设引导,要求物业为快递员提供进出便利,不得无故阻挠,对快递员可实行“一次备案、动态管理、长期有效”措施,还支持设置智能快件箱、开设快递综合服务中心等,让贴心服务“骑手”在全城形成共识。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实则蕴含着城市治理的温度和人文关怀。对于“快递小哥”而言,意味着在肥送快递将更加顺畅,在时间成本节省、效率提升上将会起到积极作用。而对于小区居民来说,这也意味着将享受更加及时、安全的快递服务,以及更加和谐、友善的居住环境。
每一个追光奋斗者都值得尊重,都当被善待。合肥以政策力量推动全城小区为“快递小哥”打开,在为城市“骑手”提供更加便利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在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合肥曾多次入选“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群众眼中的“幸福感”,就体现在这些城市治理的细节当中。
纵深看,呵护“快递小哥”,合肥把功夫花在日常。
比如,合肥庐阳区就探索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圈”,快递小哥等可享受就餐、休息和学习等广泛贴心服务。政府还联合企业强化快递小哥关爱,确保合理作息、充足保障,包括工时、饮食及福利,避免超时疲劳工作,切实维护其权益。在把关爱送到身边的同时,合肥还探索挖掘资源力量,让“快递小哥”成为社会治理的补充。今年9月份,合肥就成立了“平安小蜜蜂”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快递小哥覆盖面广、流动性强的优势,在信息收集、安全宣传、治安巡逻、矛盾化解等工作中体现他们的价值。
关爱“城市骑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社区、物业以及快递企业等多方打出“组合拳”,把设置电动车充电桩或换电柜、配备快递小哥驿站等实招落到细节处,以更多实物成果为快递小哥提供更加便捷、友好的配送环境。(作者 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