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在治国理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工作,深入探索新型人大智库体系建设,借“外脑”聚“外智”发挥各领域专家在人大工作中的决策咨询作用,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专业化力量,不断提高人大依法决策、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搭平台打造“最强外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
如何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建好用活人大智库,充分发挥各界专家学者的“外脑”作用,进而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搭好“履职”平台,让专家学者常态化参与人大各方面工作是关键。
12月12日,省人大常委会举行财经专家顾问聘任会,聘任22名专家学者为云南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财经专家顾问。其实,专家学者参与人大工作,特别是立法工作,并非新鲜事。
立法法规定,法律案有关问题专业性较强,需要进行可行性评价的,应当召开论证会,听取有关专家、部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方面的意见。的确,专家参与人大立法是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2010年,省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成立首届立法咨询专家库;2018年,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成立首届立法咨询顾问专家库;2023年底,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向34名立法专家顾问颁发了聘书。期间,来自8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为提升人大立法工作水平和立法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立法专家库,云南人大财经、预算、社会建设、民族等专家库相继建立,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有企业、专业机构等单位的各界专家积极履职,为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人大工作为何需要“外脑”助力?就拿人大财经工作来说,这项工作政治性、法律性、专业性强,专门化、专业化、精细化程度深,仅靠省人大财经委的编制人员和力量,难以满足新时代人大财经工作需要,亟待借助外部专业力量,助力工作水平的提升。
省人大财经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搭建财经咨询专家库,适时邀请专家参加相关调研,以及经济运行分析会、初审会等,为专家开展本职工作、履行专家职责提供方便,较好地激发了专家参与人大财经工作的热情,财经委也收集到许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建议。
云南白药集团总裁助理尹晓冰自2017年受聘为省人大财经咨询专家以来,在防风化债、改善营商环境、产业发展新趋势等方面提出不少独到见解。他认为,建立人大智库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专家学者可以跳出人大工作看问题,提供不同角度的意见建议,为人大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借“外脑”助力高效履职
随着云南人大智库建立健全,如何引导各类专家发挥其“外脑”作用,赋能人大高效履职?
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邀请专家参与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债务管理监督有关会议、专题调研、开展部门预算草案审查等形式,专家智库的专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在对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编制进行初步审查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省属企业的一位专家,提出了关于清偿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的意见建议。经认真分析研究,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专门与17户民营企业召开座谈会,将政府清偿拖欠企业账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研究办理,推动政府进一步落实好化债要求,有效防范地方债务风险。这种“背靠背”听取意见、“原汁原味”反馈建议的方式,有力推动了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合理统筹财政资源、确定预期收支目标,不断提高了预算草案编制质量和财政预算管理水平。
在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咨询专家、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杜琼教授看来,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可以将自身研究与人大财经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专家的视角延伸人大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她提出的一则建议引来全国人大的关注。
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后,杜琼提出《关于加快推进以水富港为重要枢纽的水公铁多式联运大通道建设的建议》,省人大财经委研究后,在组织全国人大财经委委托对我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进行专题调研时,专门深入水富港进行了深入调研。之后在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呈报的调研报告中,采纳其建议并明确提出“请求国家层面针对云南航运发展基础差的实际,将地处长江黄金航道零公里处的水富港列入国家重点港口,将其作为云南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点节点,作为云南‘水铁公’联运联动滇中城市经济圈、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航运枢纽,高位推动水富港建设,加快扩能改造”。该建议引起全国人大财经委的重视,最终促成国家层面有关专家组到水富进行专题调研。
工作实践中,省人大财经委坚持把人大财经咨询专家库建设与财经委的立法工作和监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以“小切口”的形式,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困难问题,交给各财经咨询专家进行深度研究,并积极采纳其研究成果。此外,省人大财经委还把财经咨询专家的调研成果或意见建议,作为选取委员会年度监督项目的重要依据。
聚合力推动创新发展
在成立各类专家库的基础上,近年来,云南人大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通过成立专门智库,进一步聚合了专家学者资源和力量,构建“最强外脑”释放智库效应,有力推动了人大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创新发展。
2019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与云南财经大学联合成立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研究中心,通过课题研究、学术交流、专业咨询和业务培训更好指导工作实践。2024年,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借助中心学术组织优势,邀请了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为全省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干部培训班专题授课,积极助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
今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云南大学合作共同成立云南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研究中心,深入探索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模式,认真开展备案审查理论课题研究,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业务培训提供专业咨询。
“经专家论证评估,今年有3个单行条例立法建议项目被‘否’,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同意后,最终不建议立项。”省人大民族委相关负责人坦言,有了专家学者的加持,民族立法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创制性立法的探索与实践。
据介绍,我省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数量居全国第一且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为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但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比如重复立法、针对性不强、操作性不够等问题时有发生。对此,省人大民族委从立项这一立法工作的重要环节入手,深入开展《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立项评估机制研究》课题研究,并在全国率先制定单行条例立项评估办法,由省人大民族委员会在单行条例立项阶段“提前介入”,开展对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进行立项评估的探索与实践,把好单行条例立法的“入口关”,进一步提升了民族立法质量。
今年10月,省人大民族委邀请8位专家参加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立法工作的决定(草案)和办法(草案)的论证工作,提出意见22条。11月,该《决定》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探索在全国率先建立立法工作机制,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人大智库创新建设步履不停。2024年12月17日,省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主任会议同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与云南民族大学共同成立云南省民族立法研究咨询基地。这也将是全国首个民族立法研究咨询基地,该基地将立足云南本土,整合国内学术资源,加强民族立法理论研究,助力我省民族立法工作的制度建设。
云南省民族众多,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也是全国民族立法工作任务最重的省份。作为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顾问,云南财经大学法政学院马慧娟教授表示,云南省民族立法研究咨询基地的成立,将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新时代民族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专业化力量,进一步提高人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为开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局面发挥重要作用。
云南网记者 宋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