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黄土高原“推山造地”?造假短视频本不该刷屏

黄土高原“推山造地”?造假短视频本不该刷屏
2024年12月27日 01:03 农民日报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在黄土高原推山造地”的相关视频,这些视频称“陕西省和甘肃省正在黄土高原开展推山造地工程,准备斥资1万亿元,开垦出5亿亩农田”。“改天换地”的视频气势磅礴,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黄土高原上造田5亿亩”的视频属实吗?可以很肯定地说,不属实。5亿亩,相当于33万多平方公里,而整个陕西省的面积不过20多万平方公里,甘肃省的面积也不过42万平方公里,其间,有高山、河流、沙漠、戈壁,更有人类居住的城市和村庄,实在没有开拓出5亿亩农田的空间范围。更何况,黄土高原承担着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等生态功能,大面积削山造地、改变黄土高原形态,其危害不亚于围湖造田、毁林开荒,这种严重违反中央精神,违背生态规律、经济规律的工程,既不可能得到批准,更不可能得以施行。

  公众对这一信息关注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人们对西部大开发、粮食安全和耕地数量等话题的极大热情与关注。的确,西部地区是我们的大后方,更是我们寄予厚望的腾飞地,在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下,这片广袤土地的前景十分值得期待。近几年,西部地区部分省份也确实开展了一些梯田提升项目,但这是基于对黄土高原山地多、平地少等现实因素考量下作出的科学决策,基本在原有梯田基础上进行,与视频中的“推山造地”相去甚远。

  既然如此,这些经不起推敲、处处充满破绽的谣言为何又能掀起刷屏之势?说到底,还是“流量至上、唯利是从”的短视频生产逻辑惹的祸。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短视频创作者不惜“以银子换热度,以热度挣银子”。人们关注粮食生产,关心西部建设,他们便将一些工程建设的画面与“西部大开发”“黄土高原”“5亿亩良田”等字眼进行拼凑剪接,篡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素,以假乱真欺骗公众。而其他短视频博主一旦看到公众买账,就纷纷跟风转发。有的博主甚至煞有其事地对此进行所谓的“深度解读”,看似言之凿凿,实则无中生有,完全悖离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以“流量至上”的创作逻辑透支公众的信任。

  谣言炮制者的这种创作逻辑为何屡屡得逞?这个责任短视频平台是甩不掉的。当下,一些短视频平台只追求流量热度而忽视科技伦理,对假新闻的传播不仅不作甄别和遏制,反而利用算法工具,将博人眼球的假新闻和错误言论推送给更多用户。正是因为这些平台的监管缺位和推波助澜,导致谣言迅速广泛传播,造成三人成虎的恶果。即便博主“翻车”,平台也能够置身事外,看热闹不嫌事大,始终成为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中的受益者和“不倒翁”。

  因此,从根子上铲除谣言滋生的“温床”,平台首先要负起管理主体责任。这需要平台进一步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对于专业性较强、社会关注度又高的话题,平台要拿出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综合用好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其实,当下的科技手段早已能够完成大部分不实信息的监测和甄别工作,平台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流量”与“真实”之间取舍的价值观问题。

  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对网络谣言的治理。今年,针对“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的行为,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包括自导自演式造假在内的五类突出问题,强调要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公安部将2024年作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年……也要看到,网络谣言发布具有一定隐蔽性,一个造谣账号关停了,造谣者可能过段时间换个“马甲”又重出江湖了。造假成本低、收益大,自然会出现一些屡教不改者。对于那些屡屡破坏网络生态的博主,有必要加重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推山造地工程的相关视频自11月发布以来,已经持续发酵了一段时间。尽管视频中对工程的发生地指向明确,但是谣言涉及的地方迟迟没有辟谣,也加剧了谣言的传播,让不了解情况的群众对谣言更加坚信不疑。在社交媒体为信息传播按下加速键的当下,相关地方尤其需要遵循信息传播规律,跟上信息传播的速度,及时应对有关舆情,不能反应迟滞、行动迟缓,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从12月24日晚上开始,“多省回复称不存在大规模推山造田”的词条开始登上热搜榜,部分造假视频也已经下架。至此,这个弥天大谎也该画上句号了。希望手握算法“指挥棒”的短视频平台切实负起应负的责任,斩断谣言的传播链,将更多的优质视频内容呈现给用户。也期待短视频创作者增强自律意识,将更多精力放在创作优质作品上,还给公众一个风朗气清、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

甘肃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