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中的‘隔空触屏’变成了现实,看病就医也科技感十足!”近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部,一款非接触式医疗自助机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
市民只需点击空中的虚拟屏幕,就能完成挂号、取号、充值、打印报告单等操作流程,可最大程度规避实物接触带来的细菌、病毒交叉感染风险。这款“黑科技”产品由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目前已在全国数百家医院投入使用。
12月26日,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正式开通,这是全省首条无人驾驶线路,让市民出行更具“科技感”;马路上,不时驶过无人快递车,车辆虽小,却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实现平稳运行……
在合肥这座科技之城,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走进百姓生活,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创新,如同一颗裂变的“种子”,以惊人的速度在这片土地上拔节生长。
合肥西北郊,董铺水库畔,科学岛三面环水、草木葱茏。在这座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已建成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有着等离子体所、智能所等研究单元及30多个重点实验室。
“42.02万高斯!破纪录了!”9月22日,科学岛上众人欢呼。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产生了42.02万高斯(即42.0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这是在合肥诞生的又一重大科技突破,打破了2017年由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水冷磁体产生的世界纪录,成为国际强磁场水冷磁体技术发展新的里程碑。
在合肥,令人瞩目的原始创新成果还有很多。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九章计算到量子显微,从悟空探秘到墨子传信……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合肥竞相涌现。当今之合肥,主要创新指标稳居省会城市第一方阵,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20位、世界区域创新集群百强、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强,综合创新实力再攀高峰。
依托科学岛,未来大科学城正在合肥西北部加速崛起。
在1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高水平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深空科学城、科学家小镇、科学中心总部园区、中国科大天都校区等项目。目前,合肥已有、在建和预研的大科学装置共计13个,其中9个布局在未来大科学城。
从“一个岛”到“一座城”,不只是物理空间的拓展,更是在更大范围集聚科创资源、放大创新优势、加速成果落地转化的战略布局。合肥牢记“国之大者”、保障“国之重器”、服务“国之栋梁”,提高科技创新策源力,为新质生产力深根固本提供广袤土壤。
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的科研是长期工程,但“沿途下蛋”可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创新产业。
在科技成果转化这条道路上,合肥是科学家们最好的“陪伴者”。
对此,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东成深有体会。2017年下半年,刚生产出国内第一块负折射平板透镜,韩东成就耗尽了启动资金。困境中,东超科技获得合肥高新建设投资集团800万元投资。“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得以继续优化空中成像技术,持续推进产业化落地。”韩东成说。
作为初创型企业,想要顺利进入市场并非易事。在成果转化的关键节点,合肥高新区又将东超科技的产品列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名单中,投入医院等应用场景。“这给我们提供了‘出圈’机会,发展壮大的信心更足了。”韩东成说。
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全链条开展成果发现、挖掘、策划、转化和服务。设立直投型、高容忍度的种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和堵点,合肥构建的“大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成功入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在合肥这片热土,从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创新资源奔涌,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记者 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