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寻梦和美乡村】在乡村寻梦美好安徽

【寻梦和美乡村】在乡村寻梦美好安徽
2024年12月27日 07:40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麦苗青、乌桕红,溪水喧闹着奔跑,岁月的褶皱爬满远山……村庄风物千年不变,但时代洪流早已重构了乡土中国。我们需要重新打量,重新认识乡村。

  岁末,安徽日报“寻梦和美乡村”大型蹲点调研活动即将收官。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寻访了安徽省的16个村庄,在村里住下来,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所见所闻,欣喜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历史成就,感受着乡村焕发的新气象,思索着乡村振兴的发力点。我们观察体验村里的“小日子”,试图从中找出时代命题的“大答案”,在乡村里寻梦美好安徽。

  过去,更好的生活在城里。未来,更好的生活可能在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何以“宜居”?首先,要让人们能够舒适地待在干净的乡村。

  农村干净不干净,这不是个简单的清洁问题。“千万工程”的理念,正在于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撬动集成性变革。

  我省各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这把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越来越多的乡村从整治环境入手,由环境变革触发生态变革,催发产业变革,激发文化和社会变革,从而形成一场乡土重整、乡村重塑、城乡重构的社会革命。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宜居的必要条件。宜居化改造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接着一代干的愚公移山精神。就拿交通便利而言,记者在月亮湾村沿途看到,一边是清朝时依山开凿的古栈道,一边是近年来“白改黑”的美丽公路。两条不同时代的路几乎并行着,在万山苍翠中一路逶迤,山民为改善交通条件做出的巨大努力,令人肃然起敬。

  就是这样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把一条条硬化路通到村民家门口,用一根根网线让乡村与世界同频共振,厕所革命让农村环卫从“将就”变“讲究”……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打通了“农民生活”与“市民生活”的结合点。

  当“宜居”变得触手可及,魔法乡村就变幻出无限可能:

  乡村可以是旅游目的地,在恣意生长的田野里撒个欢,洗去班味儿。

  乡村可以是没有屋顶的博物馆,一眼千年,寄托乡愁。

  乡村可以是众创空间,聚集创客,孵化创意,土里生活,云端写诗。

  乡村可以是养老的落脚点,微风扣门,花露沾衣,乐趣多,有“医”靠。

  乡村可以是数字游民社区,住在真山真水的风景画里,挣着大都市的钱……

  “我们想住在哪里?过一种怎样的生活?”用新的眼光来打量乡村,乡村独特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具有无穷的发展潜力,能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承载地,能成为美好安徽建设的基石。

  

  何以“宜业”?让有风的地方有产业,有家的地方有工作。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我们在采访中观察,乡村发展产业,因地制宜,没有标准答案。从淮北到江南,安徽的村庄资源禀赋不同,重在闯出适合自己的路子,三产融合发展。

  有的村推进产业生态化,有的村推进生态产业化——

  黄山西溪南村以民宿为平台,发展设计、手作、艺术、研学、团建等多种业态,延长了创意产业链。

  大别山深处的马畈村,“一宅两院”上下皆景,用有限的资源,做增值文章。

  还有一些缺乏资源的村,仍然玩出了花样——

  天长市的三元村,是玩具的世界,制造着世界的玩具。毛绒玩具产业中枢设在城市,工业长在乡村,人人有活干、四季把钱赚。看似小而散,其实大而强。

  合肥的马郢村,把“乡村”本身做成了产品,硬是无中生有,把研学游做得风生水起。

  蒙城县戴尧村,抱着“小而土”的产业路子带动就业创业,用“土法子”招商引资,花“笨功夫”服务企业。

  乡村不是孤岛。在我们的调研中,发展向好的乡村,无一不是深度链接城市资源。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人地钱技”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自由流通、对等交换。

  “宜业”,要能聚拢人气,乡村里有年轻人才有朝气。

  当下,我们看到乡村人口返流的趋势初显,尤其是在产业兴旺的地方,延展在城乡之间的家庭越来越多。乡村振兴的舞台上聚集了四面八方的身影,为乡村带来丰富的新业态。创意农场、“村咖”、“村BA”、森林音乐会、精致露营、特色研学……这些充满创意的活动,使乡村的吸引力倍增。当创客不断聚集,当业态不断丰富,一些乡村就长成了“众创空间”。

  

  何以“和美”?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和美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与大自然的和谐,须知敬畏,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追根溯源,村庄形成之初,就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草木在生长,村庄也在生长,各种不同的元素相互协调、融合,最终都能得到发展,生生不息。

  在《淮南子》的成书之地大泉村,我们体悟二十四节气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

  在铜陵白姜核心产区的大院村,我们目睹了极具仪式感的请姜“出阁”。

  在西溪南村,我们看到当地村民宁可舍弃旅游旺季的流量,也要按下“暂停键”,让枫杨林“轮休”。

  敬畏自然,天人合一。从独具匠心的宅院村落,到依托自然的农业景观,无不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

  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须尊重乡土文化,礼让和谐、亲仁善邻。乡土文化里蕴藏着社会治理的智慧。

  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乡土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又凝聚着精气神,能决定乡村的独特气质,避免千村一面。乡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既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文化人、以德润身,也有对乡土陋习的断舍离。

  采访中,我们探索基层善治的“草庙密码”,以积分制引导村民投身文明实践。我们看到承载着红色历史的村落擦亮了“红色名片”,看到徽州“板凳龙”又舞起来,看到月亮湾村的篮球场热火朝天,看到四方来客到霭里过小年。乡村文化空间的营造,能成为强磁场,让乡村成为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塑造新的乡土记忆。

  乡村美,乡村的“新农人”更美。乡镇是“作战部”,村是“战斗堡垒”。发展向好的村子,都有能干的“领头雁”,一批批年轻化、知识化的村干部懂市场、懂村情,实干肯干,有着更先进的理念,扑下身子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施展抱负。

  头雁领航,雁阵赋能。不断加盟的“新农人”,就是那雁阵。我们往乡村里寻梦,“湖水绿于染,野花红欲燃”。他们在乡村里追梦,用乡村振兴的点滴进步,保护我们的乡愁,提供了造梦空间。乡村里创业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和美乡村不是梦,是一天天鲜妍起来的实景图。和美乡村建设,求好不求快,要干一件成一件,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久久为功、从容建设。让我们倾听着乡村拔节生长的声音,共同期待。

  (李揽月)

安徽省乡村振兴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