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12月27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冬至这几天,正值云南冬季蔬菜上市季节。从田间采摘到冷库分拣包装,再到装车调运,生产链条紧密衔接。绿意盎然的蔬菜不仅丰富了全国的“菜篮子”,也装满了当地村民的“钱袋子”。
云南是全国重要的冬早蔬菜基地、南菜北运和西菜东送基地。截至12月10日,全省蔬菜在田面积557.9万亩,12月上旬蔬菜产量121.3万吨。
保山施甸:冬蔬产业让村民收入多元化
踏入位于保山市勐波罗河畔的蔬菜生产基地,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在冬日暖阳下焕发勃勃生机。在村民邦菊美的菜地里,苦瓜挂满瓜架,宛如绿宝石般熠熠生辉。邦菊美和丈夫熟练地采摘苦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种了16亩苦瓜,预计能收入10万元左右。”邦菊美说道。
蔬菜种植基地的周边,有十余家规模化蔬菜企业。施甸县傣荣果蔬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企业之一。“我们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当前出货的品种包括甜豆、苦瓜、四季豆、扁豆等,全乡日均出货量达到1200余吨。”公司负责人赧树英介绍道。
施甸旧城乡得益于干热河谷气候,冬季气温温暖,全年无霜,适宜蔬菜生长。优质的品种和清甜的口感吸引了众多外地收购商。“这里的蔬菜品质优良,很新鲜,都是绿色食品。我们每个月都会来三四趟,将蔬菜运往湖南、江西、广东等地。”来自江西宜春的收购商邹小平说。
近年来,施甸县旧城乡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政策支持,积极引进企业参与,推动蔬菜产业链发展,探索形成了“政府支持、企业带头、全民参与”的产业振兴模式。通过市场主体培育和规范化发展,蔬菜产业规模逐年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旧城乡蔬菜种植面积达1.8万亩,总产量2.8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冬蔬产业让村民收入多元化,不仅有地租,还有务工收入和产业分红,真正实现了菜篮子稳了,钱袋子鼓了。”旧城乡人大主席吴莲军总结道。
玉溪元江:家门口就业 助农增收致富
在玉溪市元江县澧江街道江东社区的蔬菜种植基地,40多亩黄瓜迎来采摘高峰。蔬菜田里,黄瓜挂满枝头,工人们忙着采摘、搬运新鲜黄瓜,田间一派繁忙景象。黄瓜采摘有严格标准,只有达到300克的成熟黄瓜才能上市。“我们对品质要求非常严格,长势不好的黄瓜会在很小的时候淘汰掉,这样能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平衡。”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祝红亮说道。
祝红亮已经是第三年在元江种植蔬菜。今年,他的种植面积达80亩,其中40亩为黄瓜。得益于元江冬季独特的光热资源,他的蔬菜不仅品质上乘,而且上市时间早,填补了冬季市场需求。为了保持黄瓜的新鲜度,他采取隔日采摘、当日装车发货的模式,黄瓜销往全国各地市场,价格始终保持稳定。
不仅种植户收益良好,当地村民也从中受益。“从10月育苗播种开始,到次年4月采摘结束,我们每天都有20多名村民在基地务工,这让大家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祝红亮介绍道。
近年来,元江县充分利用热坝区的独特气候条件,在元江坝、甘庄坝、东峨坝、撮科坝等地发展冬早蔬菜种植,形成辣椒、茄子、黄瓜、番茄等多样化蔬菜种类。全县冬早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5000亩,成为助农增收、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云菜”产业:撑起农民致富新希望
“蔬菜已成云南带农增收的重要产业。”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南在蔬菜生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1900万亩以上,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带动400余万人就业。“云菜”凭借优质的热区资源和政策支持,已发展为全国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之一,出口覆盖越南、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云南利用高原蔬菜产业集群建设等项目,加快推进蔬菜种植设施化,实现农药化肥减量,还提升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持续发力蔬菜种业,推动大白菜、辣椒、番茄等蔬菜品种选育工作,在农业农村部登记的自主培育蔬菜品种近400个,菜豆、小黄姜等蔬菜品种基本使用自有品种。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云南已形成常年蔬菜、冬春蔬菜、夏秋蔬菜三大产区。在持续发挥“南菜北运”重要保供基地作用的同时,出口蔬菜至越南、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凭借丰富的热区资源,云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蔬菜主产区和全国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之一,“云菜”产业已是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中规模最大的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