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细绘“幸福实景” 共建美好“疆”来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细绘“幸福实景” 共建美好“疆”来
2024年12月29日 17:21 央广网

  编者按: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5周年。5年来,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厚植为民情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人与城双向奔赴,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央广网特联动上海等10地党委网信办策划推出“人民城市·温情中国”网络主题活动,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的足迹,走进城市深处,访街巷看变化,带您共同见证各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展现的万千气象。

  央广网新疆12月29日消息 走进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远远地就能听见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欢快的音乐声,十几名社区居民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正在排练迎新节目。

  “这里住着13个民族的居民,社区基层服务越来越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固原巷社区居民阿布来提·吐尔逊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来到固原巷社区。总书记指出,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工作重心下沉,紧贴各族居民所思所想所盼,帮助大家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

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一角(央广网记者 丁安 摄)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一角(央广网记者 丁安 摄)

  近年来,乌鲁木齐坚持将百姓幸福指数作为民生考量,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深植民生情怀,一笔一划地书写了带着温度的发展答卷。

  精准服务办好事解难题 同心共建幸福家园

  走进阿布来提·吐尔逊的家,窗明几净。虽然室外已是零下15摄氏度,但屋内却温暖如春。

  “我们这个小区是2000年建成的,紧邻新疆4A级景区、文化产品聚集地和展示中心——新疆国际大巴扎。来这里旅游、经商的人越来越多。社区处处为我们考虑,给我们换窗户、改造上下水……现在看我们小区很漂亮。”阿布来提·吐尔逊站在窗前指着500米外的国际大巴扎,脸上满是自豪与骄傲。

居民群众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排练舞蹈(央广网记者 丁安 摄)居民群众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排练舞蹈(央广网记者 丁安 摄)

  固原巷社区是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少数民族居民超过95%。“我们充分考虑到社区人员结构和需求,通过‘三项清单’等举措,更好地服务社区每一位居民,让各族群众在乌鲁木齐的生活幸福感更加充足。”固原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耀文说。

  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固原巷社区加大民生工程投入。2023年以来,社区投入资金100余万元,用于小区亮化、休闲娱乐场所建设等改造项目。今年10月底,社区还对部分老旧小区内停车场进行拓宽、路面硬化,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固原巷社区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央广网发 固原巷社区供图)固原巷社区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央广网发 固原巷社区供图)

  在固原社区服务大厅,展示墙贴出已完成的“三项清单”越来越多。“三项清单”是社区干部收集群众诉求形成“需求清单”,联络施工单位提供“资源清单”,完成后梳理归纳“项目清单”。经过居民民主协商,逐一解决各类民生问题。

  “去年的时候,这片树荫下只有小石桌小石凳。现在你看,新搭建了乘凉木棚,安装了桌椅,老人小孩都有玩的地方,多好!”阿布来提·吐尔逊说。今年3月,社区新建了一处休闲活动场地,居民们在这里下棋、聊天,孩子们荡秋千、玩跷跷板……这是固原巷社区落实“三项清单”的成果之一。

  群众的积极参与,让社区更和谐美好。固原巷社区还设置了积分超市,鼓励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居民如果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或者是建言献策,我们就会给予相应的分值,积分可以在这里兑换相应的商品。”张耀文说。

  悉心做好小区治理。每一个细小处的改善提升,既体现了固原巷社区治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也是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耀文的行为准则。

  “我们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加居住型社区,流动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多,老年人群体也很多。”张耀文和社区的干部们就从居民需求出发,做好精细化管理。

  “一老一小”是每一个家庭的关注重点,同时也是固原巷社区服务的重点。近两年,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固原社区建立了300余平方米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立日间休息室、理发室、颐养堂、理疗室等6个功能室,打造适老化服务家园,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享”。

在固原巷社区国学课堂,孩子们正在学习(央广网记者 姜茸 摄)在固原巷社区国学课堂,孩子们正在学习(央广网记者 姜茸 摄)

  对于儿童,固原巷社区因地制宜建立了一个具备儿童服务、劳动实习及家庭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儿童活动中心。放学后、假期里,孩子们会聚集儿童活动中心,根据各自爱好参加兴趣班。社区还积极联合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组织2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定期来到社区“阳光巴郎”青少年之家,开展诗词、书画、绘本、棋类等辅导活动。

  固原巷社区是乌鲁木齐社区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的一个缩影。就餐、就医、养老、育幼……乌鲁木齐聚焦民生痛点,关注人民所需,解决人民所急,充分展现出民生服务的力度和民生工程的温度。

  人人皆是城市规划师 城市更新增颜值

  从一片空地到一个社区,从老旧厂房到商业街,从第一座立交桥到四通八达的高速路……一张张新旧对比的图片默默地向参观者诉说这座“边疆明珠”的发展故事。

  今年10月,“天山脚下沧桑巨变——乌鲁木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影像展”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举办。70岁的摄影师李向东,是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名退休干部,也是此项活动的主策展人之一。

李向东介绍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变迁(央广网记者 丁安 摄)李向东介绍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变迁(央广网记者 丁安 摄)

  “从1982年开始,我第一次拿着照相机开始拍摄城市建筑,到现在已经42年的时间了。从一张张老照片中,可以看到乌鲁木齐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向东指着照片,思绪万千。

  说起乌鲁木齐的城市变化,让李向东感触最深的就是桥。“1985年10月,乌鲁木齐有了第一座立交桥,就是人民路立交桥。现在再看,乌鲁木齐的立交桥丰富多彩。”

  道路交通发展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桥梁更是城市发展和文化交融的纽带。乌鲁木齐立交桥发展让城市交通从平面走向立体,塑造出新的城市格局。

  近年来,乌鲁木齐有序推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路网骨架。2023年,东二环燕北段主线及辅道完善工程通车,实现了全长43公里的东二环全线贯通,形成了外通内畅、转换高效、区间融合的城市路网新格局,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乌鲁木齐市西大桥周边新旧发展对比图(央广网发 李向东 宋士敬 摄)乌鲁木齐市西大桥周边新旧发展对比图(央广网发 李向东 宋士敬 摄)

  作为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变迁的“记录者”,李向东眼中的乌鲁木齐长“胖”了、长“高”了,也越来越好了。“我们是亲身的经历者、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我们有一种责任在里边,只要自己能活动,我还想继续拍。”

  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现实的需求,更要着眼于未来。乌鲁木齐锚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总体定位,不仅在交通上发力,还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通盘谋划产业、人口、空间、功能布局,强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夯实支撑体系,加大城市建设的力度,为人们打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2019年以来,我们启动乌鲁木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当中,我们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微信、网络、电台、报纸等各种形式征集民意,充分倾听民声、汇集民智,开门编规划。”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民鹏在乌鲁木齐市规划馆内指着沙盘介绍说。

  结合群众所提的建议意见,乌鲁木齐城市规划按照人民群众15分钟步行的生活圈,来规划配置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各类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每个人都是‘城市规划师’,人民城市人民建,让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更加美好。”马民鹏说。

市民在水磨沟公园内进行亲水活动(央广网记者 郭璁悦 摄)市民在水磨沟公园内进行亲水活动(央广网记者 郭璁悦 摄)

  水磨河是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的母亲河,也是乌鲁木齐一条四季常流河,自南向北贯穿整个水磨沟区。几年前,水磨河的部分河道杂草丛生,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生态环境较差。

  2019年初,乌鲁木齐对水磨河污染严重的河道进行景观改造,通过拓宽水面、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岸线等举措,提升了河道的“颜值”。如今,提升改造后的水磨河流域,形成了自然与城市共生、历史与文化交融的城市滨水公共绿色空间。

  水清了,出行便利了,城市建设越来越美,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舒心。

  文旅“兴”疆 闪耀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

  进入冬季,就到了滑雪教练沙木哈尔·马合买提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候。

  乌鲁木齐位于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独一无二的冰雪资源、源远流长的冰雪文化,以及多姿多彩的冰雪民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雪粉儿”来到乌鲁木齐“打卡”。

  “同学们,大家检查好自己的装备,跟着教练有序进入雪场……”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平西梁村的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雪具大厅,沙木哈尔·马合买提正带着30多个小学生进入雪场,一场小学生滑雪比赛正在进行。

乌鲁木齐市第15小学的学生们在准备滑雪比赛(央广网记者 丁安 摄)乌鲁木齐市第15小学的学生们在准备滑雪比赛(央广网记者 丁安 摄)

  孩子们穿上滑雪服、戴上头盔,坐上缆车在半山腰的初级雪道出发点聚集。随后,他们穿上滑雪板,一个接一个地滑下,掠过插在雪道上的标志旗,划出优美的弧线。

  沙木哈尔·马合买提是滑雪场附近平西梁村的村民,自幼热衷滑雪的他已在这里工作了5年。“以前雪场没有建的时候,我们四处打零工,收入不稳定。来到这里工作,能把热爱的滑雪运动与技术教给更多的人,我很开心。”

  为了给当地群众和游客提供更好的冰雪活动体验,近年来,乌鲁木齐积极推动发展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文旅品牌日益凸显。

  而沙木哈尔·马合买提所居住的村子也顺利搭上了冰雪旅游发展的快车。民宿管家、滑雪教练、救援员、经营摊位……在平西梁村,越来越多的村民端上“雪饭碗”。全村70%的收入来自冰雪旅游,这个冰天雪地的村庄每年冬季都变得热“雪”沸腾。

  沙木哈尔·马合买提开心地分享:“现在来滑雪的人全国各地都有,身边很多朋友也加入滑雪教练的队伍中,自己每月的收入能够达到四五千元。”依托冰雪经济,沙木哈尔·马合买家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而像他一样的滑雪教练,在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还有200多人。

  在滑雪场雪具大厅滑雪板和滑雪靴的柜台,挤满了前来体验滑雪装备的游客,丝绸之路度假区品牌中心经理庄红忙碌穿梭在大厅各区域。她介绍,冬季运营高峰时,七条缆车每小时运力达1.2万人次。目前度假区每年的员工数量在700人左右,80%以上是周边的农牧民。

庄红在向游客介绍雪场雪道分布情况(央广网记者 丁安 摄)庄红在向游客介绍雪场雪道分布情况(央广网记者 丁安 摄)

  作为本地人,庄红回忆,小时候冬天基本没有可以娱乐的户外场所,大家在山上用自制的轮胎滑雪,很容易受伤。“现在我们的雪道上设施齐全,还配备了安全员、救援人员等等,都经过专业的培训,能够很好地保护滑雪者。”庄红说。

  今年冰雪季,乌鲁木齐不断创新衍生“冰雪+”产品,结合新疆热雪节,计划推出冰雪大庙会、冰雪嘉年华等200余项冰雪活动,丰富市民和游客游玩体验。“我们今年冰雪季也推出优惠举措,市民和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体验滑雪,同时也积极吸纳周边居民就业,让冰天雪地变成我们的金山银山。”庄红说道。

游客们在滑雪场游玩(央广网记者 肖庆华 摄)游客们在滑雪场游玩(央广网记者 肖庆华 摄)

  冰天雪地里的火热景象,释放发展“热效应”。目前,乌鲁木齐建有滑雪场、冰场、冰雪游乐园等28家,已形成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冰雪产业发展体系,“冷资源”加速转化为“热经济”,成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社区精准化服务,同心共建幸福家园;倾听民声落实民事,城市美好画卷徐徐展开;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让冰雪旅游热气腾腾……如椽大笔细细描绘,乌鲁木齐正以全新的发展姿态,绘就充满活力而温暖的城市新画卷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宫歆慧 蔡荣波

   统筹:陶玉德

   策划:胡苗苗 李红笛 陈静

   文字:胡苗苗 丁安

   视频:姜茸 郭璁悦

   鸣谢: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 乌鲁木齐市委网信办

固原市中国新疆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