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之光 点亮希望
■口述 丁王英 整理 李 韬
前些时间,以我的老师、“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原型拍摄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在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华坪女高”)读书期间,张老师引导我们从党史、军史中汲取奋进动力,这激发了我对军营的向往。大学期间,我入伍到西藏军区某部,成为一名戍边战士。在紧张的训练间隙,品着剧中那些动人心扉的故事,我一次次热泪盈眶……
如剧集开篇呈现的那样,近20年前,我们云南大山里教育观念落后,很多女孩因此辍学。而张老师坚信:教育之光可以照亮大山女孩的未来。剧中,张老师骑着摩托进山,找到辍学的学生谷雨。谷雨母亲早逝,家庭贫困。听到谷雨要顺从父亲的安排嫁人,张老师当即开导谷雨目光要放长远。一次劝导不成,张老师又数次前往,即使遭遇谷雨父亲、村民的极大阻挠,也不放弃。最终,谷雨回到学校。剧中,张老师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里面记录着辍学女孩的信息。在张老师的感染下,蔡桂芝、柳细莺、宁华等女生也重燃读书信心。家庭贫困是致使大山女孩辍学的重要因素,于是,张老师有了要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剧中,张老师应对着重重挑战,终于获得社会各界支持。建教学楼、招聘教师、招收学生,她以百折不挠的干劲推进女子高中建设。我曾就读的小学就是张老师在一次家访途中发现教学楼破旧而援建的。我的初中母校与华坪女高仅一墙之隔,耳濡目染之下,我对华坪女高心生向往。后来,我以优异成绩考进这所学校,在张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成长。宛若芬芳的“桂”、雪中的“梅”,荧屏内外,张老师以素心托举高洁。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剧中,张老师多次唱起《红梅赞》,这首歌为歌剧《江姐》的主题歌,主人公江姐是张老师崇敬的革命烈士。张老师每周都会带领全校师生唱《红梅赞》,那质朴婉转而高亢铿锵的旋律,持续激发着我们的学习热情。机缘巧合,在这段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发生地——歌乐山,我完成了从学生向战士的转变。看到剧中张老师倾情歌唱《红梅赞》的场景,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对她的傲骨铮铮也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剧中,华坪女高成立没多久,因环境艰苦,几名老师先后辞职。张老师在翻看留下老师们的档案时,发现有6名是党员。她召集大家开会,说:“我在想,如果在战争年代,阵地上哪怕只有一名党员,阵地都不会丢掉。我们有6名党员,会把女高这块阵地给党丢掉吗?不会!”而后,张老师带领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又带领全校师生齐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张老师每天都戴着党员徽章。直到我也戴上党员徽章的那一刻,我才深切体会到这枚徽章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使命,也更加理解了张老师对党的深情。
在学习上,我们华坪女高学子从不缺刻苦拼搏的韧劲。剧中,女孩们为梦想而拼搏不息的场景,是我们一届届华坪女高学子争分夺秒、专心苦读的生动再现。这种精神持久激励着我。面对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挑战时,我以坚强的毅力勇往直前,在比武竞赛中数次夺冠。通过剧中女孩们坚定执着的高考心路,我回味着自己在华坪女高期间的求学历程。我真切感受到是张老师用她的教学智慧、管理智慧,引导我们构筑起了砥砺奋进的精神基石。
剧中,大学毕业后的女生们有的成为医生,有的成为警察,也有的回到华坪女高成为教师。现实中,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周云丽回校任教。她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师姐。她曾说,她要像张老师改变她一样,将希望传递给更多大山女孩。剧中,宁华成为一名戍边军人。与张老师视频通话时,她坚定地说:“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作为华坪女高的毕业生,我为自己能够守卫祖国边疆,感到无比骄傲、幸福!”这也是我的心声。今年春节,我回到母校探望张老师,遇到和我同年入伍、同样在西藏当兵的一名师姐。张老师紧紧握着我们俩的手,言语间洋溢着欣慰之情。学子投身军营是华坪女高的一道风景,我们先后参军也连接起张老师对军营的情感。去年9月,张老师去参加欢送新兵入伍仪式。队伍里有一名华坪女高毕业生,当这名女生看到张老师的瞬间,便情难自已、泣不成声。张老师拥抱学生、叮咛嘱托的场景感动了很多人。今年3月,送新兵入伍时,张老师动情地说:“你们是我们这片土地的骄傲,祖国到处都是我们的家。好好干,拿着立功奖状回来!”她边说边紧握双拳为新兵鼓劲,新兵无不为之动容。张老师与入伍的华坪女高学生单独告别时,叮嘱她要“吃得了苦”。学生小跑入列后,张老师站在原地默默注视了很久。不久前,一名师姐当兵12年光荣退役。返乡后,她第一时间去探望张老师。“我是三班吕朝丽,服役归来,向您报到!”话没说完,这名师姐已然哽咽。这些年来,张老师带领师生数次走进军营,学生们在与官兵互动中增强了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荧屏内外,师恩如烛,激励着我们勇于追求梦想,绽放出璀璨的生命之花。剧尾,张老师温柔而有力的原声触动人心:“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