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人民至上”理念绘就“幸福之城”画卷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人民至上”理念绘就“幸福之城”画卷
2024年12月31日 08:17 央广网

  央广网保定12月31日消息 “坚持以百姓的口碑衡量干部的业绩”“要坚定不移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12月28日,中共保定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多次提到“民生”一词。

  2020年,保定市确立了“11258”的总体要求,提出以坚持人民至上为统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自此,保定陆续开展了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等一系列群众可观可感的惠民实事,用高质量发展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保定市黄花沟公园(央广网发 罗大庆 摄)保定市黄花沟公园(央广网发 罗大庆 摄)

  民生为大 让“幸福”可观可感

  2023年汛期,保定涿州市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洪水退去,希望升腾,风雨之后见彩虹。 保定市牢记殷切嘱托,以“强基建补短板”为重点,奋力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现如今,保定市12179户D级危房恢复重建任务已全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群众住进了新房子、开启了新生活。

  粉刷一新的外墙、平整洁净的路面、设计美观的绿化、规范有序的车位,涿州永济秀园小区变成了整洁靓丽的新模样。“小区改造贴上了保温材料,过冬特别暖和,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温暖。”永济秀园小区居民董彩英说,小区居民常在一起聊天,如今的永济秀园小区“颜值”更高,功能更全,成为百姓的“幸福窝”。

  将“老房子”变“好房子”, 如何改到人民“心坎上”“心窝里”?

  “小区改造前问计于民,我们收集大家对家园改造的需求和期盼,在改造过程中,也让居民了解改造计划、参与监督改造过程,不断提升群众居住幸福感和满意度。”永济秀园所在的天桥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邓艳平介绍,小区从洪灾受损,到面貌焕然一新,社区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诉求纳入到了改造内容。

永济秀园小区改造后,焕然一新(央广网发 中共涿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永济秀园小区改造后,焕然一新(央广网发 中共涿州市委宣传部供图)永济秀园小区改造后,焕然一新(央广网发 中共涿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步一风景,一园一特色。在保定,古城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惬意生活早已成为现实。

  家住保定市莲池区中华小区的耿春生,每天都会去附近的“中华园”转一转、看一看,他是这个公园的常客,也是一名 “市民园长”。 “当得知公园招募市民园长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这是一个回报公园、为大家服务的好机会。”耿春生边和记者说着,边在园内转着寻找问题,“这不,这球网需要更换,球台周围也应该适当做个围挡。”说着,他拿出手机拍下现场照片,然后将信息通过“市民园长”平台上传。“相关部门收到反映的问题后,会及时前来查看解决,特别高效。”

口袋公园“中华园”成为周边市民的好去处(央广网见习记者 胡思达 摄)口袋公园“中华园”成为周边市民的好去处(央广网见习记者 胡思达 摄)

  自2023年7月以来,保定市开始探索“市民园长”制,现已有百余名“市民园长”上岗,让市民从公园城市的观赏者转变为管理者,从“台下看”到“唱主角”,公园整体水平始终在不断提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一处又一处绿意盎然、各具风格的“口袋公园”成为市民的城市客厅,广受欢迎;主城区405条背街小巷实施“菜单式”改造提升,在保留城市文脉的基础上赋予老街巷新的生命与活力;打通50余条“断头路”,市政道路加速“成网成环”,城市发展驶入快车道。

  产业向新 翱翔低空向未来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共保定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攻坚新颜值、决胜“十四五”作为2025年工作总抓手,把新颜值、新消费、新产业三个关键词贯穿始终。

  向“新”而行,科技创新正引领产业升级。

  作为河北省唯一一家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保定一直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发展。2023年保定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3.46%,居全省第1位,连续11年位居全省前列。该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

  “低空经济”作为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加快融入各行各业,深刻改变人们生产生活。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保定市积极抢抓机遇,加速“飞”向低空新赛道。

  12月29日,记者走进位于高碑店经济开发区的河北天启通宇航空器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国内首款全舱式自转旋翼机“J-RO C-100”整齐摆放,昂扬的机身引人注目。

工作人员对自转旋翼机进行组装(央广网发 王娟 摄)工作人员对自转旋翼机进行组装(央广网发 王娟 摄)

  鸥翼式可拆卸机舱门、全碳纤维材质机身、直径8.6米的铝合金型材旋翼片等一系列配置,安全保障的同时,让飞行在空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河北天启通宇航空器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梓涵介绍,该公司2023年已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拥有主营产品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100余项专利证书。“未来‘打飞的’出行指日可待。”宋梓涵说,随着低空载人飞行技术地不断成熟,为城市出行方式也会带来革命性变化,相较于传统地面交通,低空飞行能够大幅缩短出行时间,减少成本,提升运行效率。同时,低空载人飞行还能带来独特体验,让乘客在旅途中享受不一样的风景和感受。

翱翔低空,乘势高飞(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翱翔低空,乘势高飞(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高碑店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田瑶介绍,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未来,高碑店将继续抢抓新兴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低空经济从“起飞”到“腾飞”。

  政府的政策支持恰似强劲东风,助力科技创新展翅高飞。今年以来,保定加快探索低空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编制《保定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和《保定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保定市前瞻性地展开低空经济相关布局,积极拥抱低空经济,特别是低空载人飞行领域,正逐步构建起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和生态系统,将其作为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全新赛道。

  风起低空,乘势高飞。目前,保定已有河北天启通宇、天峋创新、河北数字星球、河北天海等整机制造企业,中航惠阳航空螺旋桨、中航工业向阳航空、保定玄云涡喷动力等零部件制造企业,形成产业聚集的良好态势。随着一系列低空载人飞行项目的落地实施,保定市对城际低空出行的各种场景也在不断探索拓展,低空载人飞行技术正逐步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和支撑下,保定科技项目“揭榜挂帅”频创佳绩,“独角兽”企业同光晶体成功孵化,中创燕园等企业迈入规模化、商业化生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佑祥教授团队研制的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原型机进入成果转化……在保定,科技创新正向着多领域、深层次全面铺开。而身处保定这片创新沃土,保定市民总能先人一步触摸“科技脉搏”,体验美好新生活。

  党支部领办 激活振兴 “一池春水”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作为农业大市,保定现有耕地773万亩,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称号,是京津冀重要的“米袋子”。2023年2月,保定探索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促进大田变良田,既保障粮食安全,又稳定农民收入。

  如何让土地生“金”,让村民收入有保障?

  近年来,保定市定兴县率先探索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入社面积10.32万亩,并结合实际成立一批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

定兴县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的红薯地头,村民展示丰收的红薯(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定兴县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的红薯地头,村民展示丰收的红薯(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镇村干部下沉到炕头、沉到街头、沉到地头,讲政策、讲愿景、讲路径,最后得到了大家的理解、支持,实现了辛木村344户1942亩土地流转入社。”辛木村党支部书记、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樊雪礼说,在“小田变大田”的过程中,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尤为明显,保障土地用途不变,确保土地用于粮食生产,保障农户土地收益。

  为了让农户“旱涝保收”,辛木村坚持“保障社员、留足集体、激励经营主体”原则,建立“保底收益、福利惠顾、集体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入“爱科农”等三家经营主体,经营主体每亩给予合作社1100元保底收益,其中1000元给农户,另外100元,90%为集体收益,10%为合作社公积金、公益金。

  辛木村村民佟美红从事建筑行业,平时工作忙,没时间种地,就把自己的地租给别人种,每年每亩收取600元。听说合作社在流转土地,每年每亩1000元,就把自己的9.7亩地入了社。“刮风下雨不担心,就等年底拿奖金。”这句群众自己编的顺口溜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12月28日,记者走进顺平县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园草莓玻璃温室里,一股清新的草莓香气迎面扑来。一排排高架整齐排列,碧绿的草莓植株从近到远铺展,一颗颗饱满红润的草莓让人垂涎欲滴。

  不同于传统地栽的方式,这里的高架栽培技术不仅产果品质高还更具“科技范”,生产周期内采用全流程智能化、数据化管理。“生产过程利用水肥一体化机、湿帘风机等各种现代化设备和物联网监测系统,什么时候该通风散热,什么时候该浇水施肥,都标识着清清楚楚,即时环境数据一目了然。”园区负责人陈润泽介绍。

草莓喜获丰收,迎接“莓”好生活(央广网见习记者 胡思达 摄)草莓喜获丰收,迎接“莓”好生活(央广网见习记者 胡思达 摄)

  科技种植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草莓的甜美上,也为工人们带来了新的劳动体验。工作期间,工人们站在高架旁就能轻松管理整个草莓园,不但减轻了工作强度,还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可谓一举多得。“现在园区里的工人都是咱们周边的村民,在这里工作,保证了他们有稳定收入。我们每年也会给我们当地6个乡镇3000余人进行分红。” 陈润泽笑着说,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一同建设美好家园。

  播撒希望,耕耘未来。在保定这片广袤乡土之上,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不断迸发。新时代大潮澎湃,保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勇毅前行、奋发进取,千万人、一条心,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宏伟蓝图正在加速落地,创造新的辉煌。

  监制:张继航

  策划:王艺霖 张洁 戎昱

  文字:王艺霖 胡思达 刘琦

  鸣谢:保定市委宣传部 保定新闻传媒中心(集团)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