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8岁的张以芳,来自甘肃兰州永登县大同镇青寺村。近年来,他和儿子在当地文旅部门支持下,拍摄、制作了上百条短视频。从乡村、田间、农舍,到大漠、草原、丹霞地貌,在许多极具西北风貌的地方留下身影,讲述甘肃的文化故事、文旅特色,收获近130万粉丝。
“我抬头,向青天,搜寻远去的从前,白云悠悠尽情地游……”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蓝天白云下,金色麦田间,一位老人,时而手持农具,走在田间垄上;时而赶着羊群,缓行桃花树下;时而在大漠群山间,以“将军”形象讲述西北古道历史……聚焦乡村生活,多角度展示的乡村风土人情,讲述西北故事,可谓既充满温情,又富有创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几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各地纷纷推出政策,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其中既有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代言人”,也有土生土长的“农民大使”“乡村网红”,他们带着对乡土文化的热忱,用大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守护着乡村的田园生态、传统故事和自然人文之美,在探索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的新路径中实现自我价值。
繁荣乡村文化,农民是关键所在。繁荣乡村文化不是政府单向主导的“形象工程”,而是农民唱主角、农民真受益的“暖心工程”。此前,不少地方着眼繁荣乡村文化,通过搭建平台、动员群众、利用资源等措施,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村超”“村BA”等农村文体活动所以火爆全网、出彩海外,正是因为这些乡村文化活动从组织、参与,到啦啦队、氛围组,都是以农民自主为中心的。
繁荣乡村文化,需要更多“双向奔赴”。一方面,加快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健全农村公共文化体系,让广大农村居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以文化为引领,鼓励支持农民举起手机,通过新媒体手段推荐家乡值得一看的风土人情,哪怕是一座山、一棵树、一条河、一片云、一条路、一次辛勤劳作、一份静静守望,将其转变为可看、可听、可感的动态传播,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赋予传统乡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充分尊重、保障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展示更多代表农民的东西,让更多人知道和看见,就能提振精气神,增强凝聚力,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活力,让乡亲的日子越过越有味、越来越红火。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引领下,枝繁叶茂的乡村文化“大树”,必将绽放万紫千红的文化“繁花”,结成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新画卷。